中國人眼中甚麼都是政治,一粒車厘子都可以無限上綱,只要來自仇敵澳洲,上品Tasmanian都變成劣質貨,甚至名字叫櫻桃或英文音譯的車厘子,一樣可以家國仇恨一番。總之中國人民不可欺,大國崛起,人人都要向人民幣朝拜。
《環球時報》最新力作就是將澳洲名產Tasmanian車厘子,打成「次一等」貨色,批評其味道和質素每況愈下,又吹捧智利車厘子更好更便宜,甚至瘋狂買下該國95%的出口貨。
口味好與壞當然見仁見智,但中國對付澳洲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硬要推說Tasmanian難食,不明事理的人聽到,就真的會誤以為中國人對食物沒品味,明明過去中國人一直是Tasmanian的忠實支持者,大量入口,是識食之人嘛。
特首都曾警告大家勿將每事每物都政治化,這是惡意造謠,污名化來源產地,其心可誅。可憐一眾中國美食家,今年過年都無得送頂級賀禮,而中國果農就更慘,躺着也中槍,國產櫻桃5元一斤無人要,智利的再便宜都要過百元一斤,有農民悲嘆,「進口國外的東西就是香?大櫻桃叫甚麼車厘子,換個名就賣貴幾倍。」
事實上,中國人這次如此着緊車厘子外交,全因中國有個流行詞叫「車厘子自由」,泛指收入可觀的人,才可隨心所欲地購買進口車厘子,基本上在農曆新年看你送甚麼價位的車厘子,就知道你這年賺錢多不多。要知道中國6億人民月薪4,200元以下,加上去年因為疫情收入大減,過年要買一盒幾百元Tasmanian,實在有點強人所難。難得國家號召打倒澳洲貴價車厘子,退而求其次買盒智利車厘子也不失面子,當然舉國響應。
不過,鬥爭還鬥爭,步伐要一致,難得全國上下一心對抗澳洲,無理由推崇同樣是外國貨的智利車厘子,愛國就應愛到底,支持一下國產大櫻桃,就像國產疫苗一樣,無介紹錯,理應推銷全世界!
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