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抗加劇,兩岸關係緊張,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周四發表年度報告,評估全球潛在衝突風險,台海危機被列為最高級別,這亦是台灣從三年前被列入報告首次登上「最高級別」。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報指出,美國會盡可能保持台海平衡,不會讓北京有口實動武,相信台海爆發衝突的機會不大。
自2008年起,CFR每年都會發表「預防優先次序調查」,外交政策專家會透過列出全球30個潛在危機或衝突因素,及評估如何衝擊美國利益,而中美為台灣問題爆發危機於2019年才被列進報告,之後並一直被歸類為第二級風險。至於今年度的報告,CFR專家認為「北京當局在政經層面對台加強施壓、導致美中陷入嚴重危機的風險」,故將風險升至第一級,亦即最高級別,預計今年發生機率為中等,一旦發生會嚴重衝擊美國利益。
其他第一級風險還包括伊朗與美國或其盟友爆發武裝對峙、俄羅斯干預或恫嚇北約成員國致軍事緊張升溫、恐襲致美國本土重大傷亡等。至於中美於南海爆發武裝對峙的風險,則從第一級降為第二級,也是唯一被專家認為未來一年發生機率會降低的風險。同被列為第二級風險的,還有中印邊界衝突。CFR預防行動中心主任斯泰爾斯(Paul B. Stares)警告,即將執政的拜登政府須留意眾多潛在國際衝突,尤其是在行政團隊專心抗疫的情況。
美國近年以對台軍售、官員訪台等手段來支持台灣,國務卿蓬佩奧上周六更宣佈撤銷對台灣交往的限制,未來新政府能否在撤限後進行更高級別的官員互訪還是未知之數,但種種具有強烈象徵的舉動已引發北京不滿。台媒統計,解放軍戰機侵犯台灣防空識別區及越過海峽中線的次數在下半年創下高峯,平均每月達20多天,台軍平均每月攔截解放軍軍機次數也達到300多架次;而解放軍去年也曾兩度派航母穿越台海。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表示,經過2020年台美關係的升溫、刺激中美關係的對立,「台海情勢有可能在2021年升級,現在問題在於要如何控制。」翁又指,拜登就職後,中美關係戰略跟走向,是否延續特朗普時代的「硬對抗」,如跟中國在科技、軍事、經濟、外交的對抗,仍是未有定數。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報指出,美國1949年以來都在打台灣牌,一向主張台灣「不統不獨」,這一點至今未變,即使派官員訪台也是在試測北京臨界點,但會平衡局勢,不會做出一些令「中國借勢動武」的行動,讓台灣保持其籌碼的角色,台灣也不會逆美國的意思。他認為,若台海擦槍走火,爆發衝突,相信也是由中共左派力量挑動,但他直言機會率也不大。
《蘋果》記者 /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