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距離任不足一周,繼續出大招制裁中資企業。美國國防部宣佈,再把九間中國企業列入解放軍擁有或控制企業清單,包括手機製造商小米(1810)、中國商用飛機公司(COMAC)、中微半導體設備(AMEC)和中國航空集團(CNAH)等榜上有名,令清單上中資公司增至44間。有分析指,美方選擇對政治能量較弱的小米出手,意在製造寒蟬效應,警告其他科網企業不要與中共過於靠攏,同時為候任總統拜登製造麻煩。
根據特朗普去年11月簽署的行政命令,美國公司與個人禁止擁有或透過基金投資有關企業股份,已持有這些公司股份的投資者必須在今年11月11日前完成清倉。
由於事前沒有小米被制裁的徵兆或風聲傳出,故昨日制裁令公佈後,小米股價最多急瀉逾14%,收報29.3元,跌10.26%,市值單日蒸發843億元。初步估算,美資持有小米股份之市值近400億元,當中貝萊德及領航分別持有2.23%及2.08%股權。小米同時獲內地投資者經港股通重倉,港交所數據顯示,涉及26.29億股小米,市值774億元,佔已發行股本10.43%,雖然昨日有35.64億元北水流入掃小米股權,但仍難敵337億元沽壓。
據報,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聲稱,特朗普政府在任期內的餘下幾天,不太可能再在黑名單加入更多中國企業,又點名中國科技巨企阿里巴巴(9988)、騰訊(700)和百度對中國軍方具「高度戰略性」。中國外交部回應事件,指特朗普政府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早在小米之前,美國曾制裁中資手機製造商中興(763)和華為,華為因無法取得涉及美國技術的產品和服務,讓小米有機吞併華為流失的市場份額。受惠歐洲市佔率急速增長,小米去年第三季海外收入達398億元人民幣,按年激增52.1%,兼首次高於其於中國市場收入。豈料被特朗普槍打出頭鳥,成為受制裁中資企業之一。
微妙的是,小米目前僅被列入國防部清單,並未被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意味只是失去美資的投資,但不會如華為般無法購入零件,而且美方未有詳細說明小米如何受解放軍操控,打壓力度不如對中興及華為出手時羅列「罪證」。
小米昨發公告表示,注意到被列入有關清單,強調集團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確認其非中國軍方擁有、控制或關聯方,亦非美國NDAA法律下定義的中國軍方公司,將會採取合適的措施保護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分析指,特朗普卸任在即,近期制裁行動的殺傷力未必能貫徹始終,因此相信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一是打「音波功」造成寒蟬效應,尤其制裁小米的原因有留白,會令其他中資科網巨企自我審查,行事時考慮美國的持份,而且,阿里和騰訊是一線巨企,它們的創辦人有較高政治能量,美方不會首先對它們動手,避免迫使它們靠攏中共,反觀小米創辦人雷軍的政治底子相對低,適宜用來殺雞儆猴。其二,劉認為特朗普想趁未換屆,對拜登盡造麻煩。其三,是逐步影響內地的經濟,觀察內地商界會對中國政權作出甚麼影響。
股價方面,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小米事件如制裁三大電訊商翻版,參考中移動(941)走勢,料制裁即使初步對小米股價有不良影響,只要之後有大量北水吸納,其股價有望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