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辰質疑當局無起長橋經驗

田北辰質疑當局無起長橋經驗

【本報訊】多名保皇黨議員為港珠澳大橋追加撥款護航,不過亦有議員對工程超支提出質疑。實政圓桌田北辰批評,減去約30億元工程更改費用,港珠澳大橋工程超支約18%,以本地道路工程而言屬高水平及罕見,「睇返路政署過往啲工程平均都冇話超支18%啦」,質疑是否因當局未曾興建長度30公里的橋,或因中國不熟悉大橋加隧道的建造組合,面對技術困難而導致失去預算。

陳帆:可用百年 不怕還不清

路政署署長陳派明承認,大橋長度屬建造困難之一,又辯稱工程情況特殊,例如在河口建造沉管隧道,須準確擺放沉箱,因此部份工序未能在造價中反映,重申由於港珠澳大橋工程難度高,是次超支屬合理範圍。

熱血公民鄭松泰則指出,港珠澳大橋整體超支約100億元人民幣,只是因款項由三地政府分攤和經貸款後才得出15億港元,「超支條數唔係大家講得咁少」。他又稱,超支款項當中約57億元人民幣將透過銀團貸款融資,惟現時港珠澳大橋的使用量低,擔心日後若未能還清大橋有關貸款,當局會再向立法會申領撥款。

運房局局長陳帆回應稱,有關貸款是大橋管理局以法人身份進行借貸,當時以大橋的營運收入預算,30年內可還清相關貸款,或因疫情關係令坊間產生憂慮。港人未來是否仍須承擔大橋工程額外費用,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陳帆僅稱仍有待商榷,而大橋的壽命可超過100年,即使未來30年大橋營收不足以還清債務,大橋收入仍會持續增加。

鄭松泰又提出,15億追加撥款當中,約10萬元人民幣超支款項涉及工資和材料價格調整,政府應交代有否就數據作查核,「政府係咪會照單全收」。陳帆則指,三地政府早前已合作並聘請獨立顧問核算相關數字,港府並沒有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