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當知道師傅回到越南順化慈孝寺度過最後日子時,心情沉重,兩年後,梅村的朋友透露禪師的健康狀況仍然不太穩定,時好時壞,但他依然心志堅強。一行禪師於2014年中風,2018年10月回到祖國越南,希望在他16歲時出家的地方──慈孝寺度過餘生。2020年10月11日,禪師在寺中度過了94歲生日。今天自己開始再閱讀他的著作,也重溫70年來四海弘法故事,在黑暗時代饒有意義。
1969年,一行禪師代表佛教和平使節參與巴黎和平對談。1973年簽署巴黎和約,越南政府取消了他的護照,拒絕讓他回到越南,自此流亡法國,長期在海外活動。而禪宗的正念修習,也因此而傳播遍世界,並且由宗教變成了心理治療方法,也成為生活哲學。因為流亡,才能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進入政府工作頭兩年,狀態不好,因緣際會,參加了梅村一星期的禪修營,並決定皈依一行禪師,同時也認識了真空法師,看了她的傳記《真愛的功課》,開始回溯他們年輕時在越南的經歷,包括反抗政府對佛教的壓迫,目睹同代人公開自焚抗議而無能為力,一行禪師為南北越和平而奔走,創出「入世佛教」,最後卻長期流亡在外。
多年來他與梅村的僧侶到全世界去傳揚正念(Mindfulness)思想及教導大家實踐,設立靜修中心,禪師著作等身,作品已經繙譯成多國文字,不少成為暢銷書。他在《佛之心法》一書中以漢字造字法解釋「念」的意思:「念就是要記得回歸當下。中國人使用的『念』這個字符有兩個部份,上部份的意思是『今』、『現在』,下部份的意思是『心』。」正念就通過覺察自己的呼吸,令自己回到當下這一刻,感受到生活上的細節。香港人對於吃東西,願意花很多錢,但其實很多時不知其味,因為吃的時候,心念根本不在,可能在談話,可能想着明天工作。大家已經有多久沒有專注地吃東西?我們走路,只為去某個目的地,心念根本不在步行之上。
在眾多禪師作品中,大家可以從台灣大塊文化出版的《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總共七冊)這些小書開始。全套書是教大家怎樣坐、怎樣走、怎樣吃、怎樣鬆、怎樣愛、怎樣吵、怎樣看,沒有深奧的佛學道理,由禪師娓娓道來如何感受到生活的味道,放下煩惱,正念修習令大家回到當下一刻,自在地觀察自己。
香港這兩年的社會動盪,政權對善良市民的壓迫,都令大家喘不過氣。對未來的焦慮、負面新聞的影響,崩潰彷彿遲早也會來,但與其被動地等待,倒不如多行一步,嘗試正念修習,先觀照自己,自在放鬆,放下困頓,這樣才能夠看得清,也看得遠。
陳日君樞機說要光照自己,才能夠光照別人,我深信當人人都點亮自己時,亮光就足以驅走黑暗。
劉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