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社:政策變質恐助長套丁

本研社:政策變質恐助長套丁

【本報訊】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對裁決表示歡迎,促請政府盡快處理涉及私人協約和換地建丁屋的申請。他續指,官司未發生前申請丁屋已經非常慢,就算簡易的丁屋申請,都要等「三五八年」,官司後一年,政府批出建屋量由幾千間變成幾百間,積壓個案近萬宗,有些個案等到離世仍未能建屋。一直關注丁權的本土研究社則對裁決感詫異,坦言「非常非常保守」。

劉業強倡丁屋融大灣區

丁權被視為對新界原居民的不公平優待,劉業強稱,新界人與市區人不應有這種矛盾,經法庭確立原居民權益,對社會有好處。他促請政府用新思維審批丁屋申請,例如容許在邊境建屋融入大灣區,或者高樓旁的鄉村丁屋放寬密度加高,形容建丁屋「平靚正」,對房屋供應有正面效果。

一直關注丁權的本土研究社,其成員黃肇鴻對裁決感到詫異,認為其「非常非常保守」,只着眼於《基本法》第40條原居民的傳統權益,完全沒有處理性別歧視的問題。他強調,現時的丁屋政策「千瘡百孔」,多年來政府逐漸放寬申請資格,例如現時已取消丁屋須自住的規定,養子亦可享有丁權等,「申請越嚟越容易,佢哋已經好知點樣玩」。

黃肇鴻續指,地政總署因應2019年的原審結果暫停部份建丁屋申請,他擔心當局很快會「解凍」已預留興建丁屋的官地。他認為丁屋政策運作多年早已變質,問題叢生,若當局再不正視問題,「預計起丁屋申請又會多咗,套丁嘅比例又會按比例上升」,受害者最終都是廣大香港市民,「原本啲土地儲備係畀全香港人,𠵱家只係畀一小撮香港人」。

地政總署因應原審裁決暫時接受此兩類申請,根據發展局2012年的資料,全港預留約1,200頃官地興建丁屋,扣除道路及斜坡等有約930公頃可發展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