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繼續受美國Big Tech圍剿,繼Twitter、Fb之後,輪到了Google旗下的YouTube出手,YouTube以煽動暴力為由刪除特朗普在其影片頻道上載的新影片,並禁止頻道舉行直播或上載影片至少七天。特朗普則批評科網巨企正在分化和分裂美國,形容它們犯下「災難性錯誤」。而美國四大壟斷巨企Fb、Google、蘋果及Amazon也聯手對付侵粉,將被視為有危險的賬戶或通訊軟件掃除,務求在1月20號拜登就職前洗太平地。至於1月20號之後,也會用方法壓止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動員能力,減低其政治能量。
如果特朗普是「破壞王」、「大怪獸」,那麼養大這頭怪獸的,就是這些Big Tech。特朗普現象,是一場新媒體時代的民粹革命,其過程猶如小說《科學怪人》,6、70年代加州嬉皮士反建制運動的烏托邦理想,終於通過近廿年資訊革命實現了:社群主義、反建制、由下而上等價值信念,在互聯網、社交媒體應用中得到實現,但這個理想新世界,走得太快,也走得太遠,走上了一條歪路。為了在這一片frontier霸佔最大巿場,在反壟斷這些法規出台前先做大,然後才有同政府監管立法討價還價的空間,這些Big Tech挖空心思,對用戶進行隱蔽的操控,令大家心智及行為出現了上癮現象。Big Tech借助人工智能及複雜的演算法,計算出你需要看甚麼新聞資訊及社交網絡,令用戶感到滿足,從而不斷消費這些度身訂做的資訊。但這些由演算法餵給大家的短片、新聞、KOL、Podcast節目,正正就是令極端言論、陰謀論能夠普及的原因,並且越陷越深。
這些由社交媒體演算法幕後主導的訊息發佈,會形成一道迴音壁,你看着同一類型的新聞及言論,交往的是同一取向的朋友,逐漸脫離真實世界,生活在舒適意識形態同溫層。研究證實假新聞、聳人聽聞的陰謀論,煽動負面情緒的內容,最容易因演算法的助力而廣傳,這個建基於仇恨、憤怒的激進的同溫層就越來越大。今日Big Tech將責任全部推得一乾二淨,賬全數算到特朗普一人頭上,對他大加撻伐,視之為十惡不赦,封閉他的賬戶,清洗其支持者的言論。
如何處理這些媒體巨獸,是拜登政府不能迴避的問題,包括就反壟斷進行立法,如何拆散他們的跨媒體控制,針對Facebook、Instagram及WhatsApp三位一體,Google的YouTube、Gmail、廣告公司及搜尋服務需分拆,至於Amazon的AWS實際上已主導全球雲端運算市場,該項服務提供企業運作程式所需的儲存空間及電腦運算技術,AWS全球市佔率高達48%,主要對手微軟則為16%,兩者規模相差多倍。過去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反壟斷調查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即使去年國會聽證會,Big Tech四巨頭被傳召作供,他們循例否認壟斷市場,沒有了下文。
今次圍剿特朗普事件,正好聚焦到Big Tech壟斷及營運模式正衝擊美國核心價值的問題,澳洲已率先準備立法要求Fb及Google需要向澳洲傳媒付費,以補償他們廣告上的損失,其他出售私隱、演算法、市場壟斷監管等問題,也會同時浮現,無法再迴避。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