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盤群組爆發 逾20幢住宅中招 佐敦淪疫區 兩周57人確診

地盤群組爆發 逾20幢住宅中招 
佐敦淪疫區 兩周57人確診

【本報訊】昨新增的42宗確診個案中,油尖旺區佔14宗,即總數的三分一。彌敦道以西、佐敦道以北的佐敦舊區是踏入2021年以來的重災區,翻查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過去14天累計57宗個案的患者居住或曾到訪該區,其中新填地街20至26號昨增加六宗至27宗。廣東道577號亦增兩宗個案,累計個案增至七宗,全部屬中九龍幹線群組成員。當區區議員何富榮相信,地盤群組很大可能是佐敦爆疫的源頭。

佐敦已淪為全港最大疫區,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佐敦過去14天內共有57宗個案,涉及超過20幢住宅,其中新填地街20至26號昨新增六宗個案,14日內累計已有27宗。廣東道577號昨亦增加兩宗個案,分別是25歲女及26歲女患者,累計有七宗,全屬中九龍幹線群組,是區內第二多。

廣東道577號七染疫

翻查防護中心資料,中九龍幹線群組累計共有20名患者,當中14人居住佐敦,兩人居於油麻地,其中七人居住廣東道577號。佐敦北選區的油尖旺區議員何富榮懷疑,地盤群組很有可能是佐敦區疫症的源頭,區內有部份少數族裔人士從事地盤工作,而佐敦住宅區與中九龍幹線地盤亦相對近。

何續指,區內劏房多,亦多三無大廈,管理差,欠缺提供搓手液等物資,且多南亞裔人士聚居,他們接收防疫資訊較難,衞生意識亦較低,容易造成傳播。他相信,區內已有不少居民受到感染,未來數日會陸續確診,一旦爆發,控疫難度將較其他地區大,建議政府為當區居民提供免費檢測。

佐敦西區議員朱慧芳相信,廣東道577號首五宗個案來自同一戶尼泊爾大家庭,因早前曾對該戶進行家訪,但前日家訪時唯一未能聯絡該住戶,而該住戶是個大家庭,有手抱嬰孩,與確診者資料脗合。

本報記者昨到訪佐敦區,廣東道577號多層劏房林立,地下商戶表示,很多南亞裔人士居住樓上劏房,「成日唔戴口罩」。附近的廟街120至124號亦錄得三宗個案,其中124號衞生環境惡劣,樓梯地面滿佈污迹,不時有臭味傳出,多個單位外設有多個門鐘,相信為劏房單位。街坊李先生對當區突然爆疫感害怕,「好多南亞裔成日圍埋一齊一堆堆傾偈,都冇戴口罩」,非常擔心疫症進一步擴散。

何栢良倡大型強檢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電台節目上指出,最近個案涉及三個地盤,建築業工作環境有利病毒傳播,若工友居住環境較差,當局又不盡早控制,擔心目前反覆的疫情會出現V形反彈。

何栢良建議,若新填地街或廟街一帶有若干數量個案,政府可以進取地按街去部署,為小區做大型強制檢測,同時加強追蹤,包括電話聯絡及上門「掃樓」。記者向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查詢政府會否跟從,她拒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