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波叔透過媒體放風,說有市民建議加稅,這位市民是否陳本人不得而知。他指政府的收入大跌見赤字,首先會減少派糖規模,其次將考慮加收稅項開源。但大家都明白政府作為最大的僱主,只懂開源而不節流,根本無從改善財政狀況。
當中唱得最風頭火勢的就是銷售稅和增值稅,如果從擴大稅基的角度去考量,銷售稅最立竿見影,但對民生的影響最大。香港市民已要面對經濟下行,加稅怎樣也會影響物價,如果說對民生物品譬如廁紙、米價造成影響,一定會令全港市民「媽媽聲」。我相信政府未至於蠢到會在這些日用品上加徵銷售稅,至少在今年此舉絕不能行。
本來香港政府的財政司應為長遠財經政策做好規劃,但由於政府常換屆,一朝天子一朝臣,最終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非常短視。
銷售稅只能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才能開徵,政府自身都出現大赤字,更何況是一般市民?這個時候若固執地強行銷售稅,就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根據媒體報道,去年因為買賣物業所產生的辣稅收入創近年新低,只錄得130億,按年跌38%,其中買家印花稅(BSD)涉及稅款約27.79億元,按年減少49.3%!這一點對依賴賣地和物業交易稅收收入為一大支柱的特區政府,無疑是當頭棒喝。
近幾年所推行的大白象工程,全因政府的口袋滿瀉,有錢唔識使,唔識規劃,於是便亂起基建搞大白象,君不見港珠澳大橋的實用率?長年拍烏蠅的大橋浪費了多少納稅人的金錢?這些都是全香港市民口袋裏花出去的錢!比起世界其他地區,香港政府算是極度富有,但理財不善的情況下,亂花錢做大白象,對民生、失業保障、醫療、教育等的投放又有多少?少搞幾個大白象工程,所儲起的錢弄個失業援助基金,一早已能急市民所急了。
奈何管理我們的財政是特區政府的一班高官冗員,譬如說我們最出類拔萃的特首林鄭月娥,還有興致跟陳智思在後花園嘆下午茶互送高帽,我想問政府的公關是不是如此高分低能?在經濟凋零下搞這場騷,又有何意義?
不得不提的還是MPF,強積金就是強行鎖起市民的血汗錢,基金佬輸贏都好,都賺管理費,但如果這個時候能稍為放寬強積金的取款安排,讓市民至少取回一半或者三分一的血汗錢也好,也是便民利民的政策。是否因為政府怕事?不敢向強積金這座大山開刀?一切自有公論。
藍友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