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優惠 長車短搭 月嘥250萬公帑

濫用優惠 長車短搭 
月嘥250萬公帑

【本報訊】運輸署估計兩元乘車優惠受惠人士乘搭長途車作短途行程比率佔13%,是需付正價乘客四倍,並估計政府因「長車短搭」每月浪費203萬至253萬元公帑。政府昨未提供解決方案,僅稱研究引入分段收費。

運輸署前年1月的調查顯示,票價八元或以上長途巴士班次中,約13%長者或殘疾人士是短途客,明顯高於其他乘客的3.2%;77%「長車短搭」的長者或殘疾人士是由於路線班次較頻密及方便。運輸署估計,政府因此額外發還203萬至253萬元,佔該月總票價差額1.8%至2.3%。

研引入分段收費

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承認「長車短搭」令政府「無謂地使多咗錢」,但又辯稱分段收費涉及運輸政策的考慮,將會與公共交通營運商研究,適時引入分段收費。

據悉,政府一直與公共交通營運商研究分段收費,惟目前實施分段收費的專營巴士路線多屬郊區或客量較少的路線,較易管理,若擴展至所有路線,除配套問題,亦會直接影響營運商收益,可行性存疑。政府又曾考慮將優惠「加價」至三至四元,減少補貼,但最終僅以個人八達通解決濫用問題。羅致光表示,計劃新受惠人士必須使用印有其照片的個人八達通卡,至2024年,長者個人八達通亦會與長者卡二合一。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指,政府有議價能力商討按車程釐定補貼金額,計劃令營運商有得益,不應由政府全數負擔差額。政府以防止濫用為由押後計劃亦不合理,因若無人查核,個人八達通亦可被濫用。

據顧問報告,兩元優惠推行至2018年,政府發還總差額達53億元。報告推算,2031年計劃受惠人數將升至242萬人,遠高於2018年的141萬人,屆時一年需支付差額達47億,高於推算今年的近20億元。

報告亦揭示,以2018年計算,受惠乘客平均一年乘搭公共交通工具305次,其中最極端的個案,有人曾在單月內乘搭超過400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