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又是定立目標的好時候。除了減肥這個永恒的目標之外,努力向上升職加薪等少不免。但今時今日,大家的目標卻可能是「千祈唔好再升」。
剛入行的時候,多羨慕那些前輩25歲升VP、28歲升Director再未到32歲就MD,那條直通Global Head的天梯。這樣的天才交易員今天也有,但願意留在銀行而不離開搵真銀的很少。畢竟銀行規管掣肘太多,加上罰了十年也未罰完的金融海嘯罰款,為銀行賺幾多也是派少少。銀行已經不再是「Where the money is」,有名無利,真正的叻仔不會久留。
過去十年銜頭通脹,有報道說,譬如德銀倫敦MD人數比analysts還要多,落手落腳做業績的VP反而最少。階級金字塔頓成階級沙漏,這樣的結構不會長久。
每次restructuring,這些所謂高層一定是開刀目標。不單每年帶頭凍薪、花紅只收股票利,去年肺炎最不確定的3、4月,這些所謂高層要身先士卒減人工去保就業。那麼只能共患難的所謂「厚職」找誰來做?
標題黨罷了,才剛升Director的我當然未夠班升MD。但我開始明白那些「你加我人工係害我排唔到公屋」的心態。除非你真的是白金直升機可以一步一腳印上到CEO,如果以賺錢計一下淨現值,你在VP/Director多留幾年的整體收入,不比升了MD然後被辭的少。MD被炒後,在自尊心或客觀層面在這個夕陽工業要找工作也非常困難。
你會問:法官大人,有得升你會唔會升?
我會。純粹為了眼界,窺探一下高峯的風景。我寧願高攀棺材樓也不屈就公屋。沒有包袱,我現在錢已經夠使;再製造一點被動收入,就可以為興趣返工,體驗生活。這才是我2021的目標!
莊逸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