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思流:放棄係愧對手足

香港思流:放棄係愧對手足

第一次見曾朗軒,是國安法剛實施的時候,那時他已說不會解散「香港思流」。由2019年5月至今,他始終相信學生組織是推動香港民主發展和公義價值重要的一員,看似宏大的理想,他說只是卑微的期許。

6月7日,香港思流聯合多個學界組織,發起九龍區遊行,活動過後,連續幾天都有人跟蹤他和其他成員,幾名操普通話的男子由尖沙嘴一直跟蹤至旺角,還不斷偷影他們,他說完全沒留意,直至有街坊叫他們小心,才發現自己一直被跟着。後來學生動源有成員被捕,那幾天他亦發現有警車長期泊在家門,凌晨一點警車依然未離開,更有人由他放學開始,一直跟着他回家。

因為早已被盯上,國安法前夕,組織內人心惶惶暗湧處處,有人提出解散,有人甚至哭了出來,怕有追溯期,怕被清算。最後,他們進行了內部投票,決定繼續運作,「如果仲有能力,就想用盡能力去做」。

加入香港思流,於他而言,是順理成章。六年多前雨傘革命,他獨自走到金鐘,黃之鋒和學民思潮做的事情,成了他的政治啟蒙,那時他只是一個小六學生。他記得做剪報功課時,9.28警方以催淚彈驅散市民,報道中的一句「手無寸鐵的市民和學生」,異常地觸動着他,心內糾結為何政府不聆聽市民聲音而是用武力。

學生組織去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思流的IG有47,000關注,學生組織來說算是數一數二。前年他走上街頭,很多同學都上街去了,他認為這是力挽狂瀾,在制度外盡力發聲,後來成為了思流的發言人,覺得組織不能只被框在反修例一事上,開始關心民生和政治議題。

「香港思流」這個名字,是希望訓練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如流水般靈活。這是理念,但現實終究又是另一回事,曾朗軒亦有過恐懼的時刻,傳來眾志解散消息的那個早上,他必須承認自己內心湧起前所未有的畏懼,但始終還是抑壓下來,「如果嗰一刻放棄,係愧對其他犧牲前途嘅手足,為咗呢一代學生,要爭取大家嘅未來」。

「學生動源」成員被捕、被控違反國安法那段時間,思流內氣氛沉重,「有可能要坐監,已有心理準備被清算」。鍾翰林被審判當天,他去了旁聽,心情糾結,但他認為學生組織依然有存在意義,「生存喺一個功利社會,學生嘅利益同聲音一般不被關注,想令社會從學生角度出發,更關心教育政策,例如通識科改革」。

他承認自己反叛,父母根本不想他參與學生組織,去年12月被捕,媽媽到警署保釋他時,跟警察說:「困佢耐啲就啱,畀啲教訓佢」。他理解,父母有微言,不想他觸及政治,他卻越是叛逆,跑出來「拋頭露面」做發言人,「有機會被拉,但佢哋阻唔到我」,早已回不去了。

還未到周梓樂死因庭作供前,他已說這件事是他一生的心魔,當天他是第一個發現梓樂墮樓重傷的義務救護員,過去一年,他每天都問自己,當時有沒有更多事可以做。「我知道已盡晒力,但仍然有啲諗唔通」。每個人都有不同身份,學生組織發言人也好,義務急救員也罷,他只想盡一分力。回歸初衷,組織只想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為只有思考,才是真正的無堅不摧。

■經常被警察查身份證,曾朗軒謂已經習慣。受訪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