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的問他們對其他學生組織的看法,有很多批評,互相不認同,但最後,他們都不約而同的說,學生組織本來已是一盤散沙,此時此刻,有解散的,未解散的也要自我審查,「根本就無分裂嘅本錢」他們如是說。
去年中學反修例關注組如雨後春筍,全盛時期超過300個,現時還活躍的只剩下大約80個,這一盤沙,被凶猛的巨浪沖刷,所剩無幾。然後,去年9月甫開學便發生香島中學事件,阿正和幾個朋友決定成立「中學生關注組聯盟」,把這些僅存的關注組重新組織起來。
但這件事一點也不容易,他們放學後就聚在一起,對着電腦埋首聯絡不同的關注組,第一件事就是支援那些面對校方打壓的關注組,「我哋會以聯盟身份幫佢哋發聲,做整合,等佢哋知道有同路人,原來大家都面對打壓,you are not alone」發言人阿正說。
委員之一R同學解釋不少去年成立的反修例關注組現時只剩幾個成員,「如果唔整合,好易被除去,成立聯盟可以令我哋更強大,背後有群體支撐,更有安全感,心理上好大支援」。另一委員Charon就切身感受到學校的打壓,校方知道她加入聯盟,校董會在沒有充份理由下革去她校內的職務,「我去搵校長問清楚,秘書話佢唔喺度,但我睇住秘書入去問佢」,她認為聯盟可以讓學生組織團結,聯合出帖文或聲明,迴響更大。
「打壓完學生就當無事?我哋就係要將佢變成公眾嘅事!」阿正說,但要組成聯盟,他們下了不少苦功,有人加入又退出,又有些在商討時期因意見不合而離開,更有些怕被學校盯上,決定不加入,阿正的學校也有找他「對話」,「話我哋個宣言好勇武、好煽動喎」。「抗赤化,守護校園。爭民主,捍衛本土」就是他們的理念。
成立聯盟前,他們主要跟學生和公眾溝通,成立後,身份明顯有變,更多是跟學校和校長周旋,技巧完全不同,而且難度更高,「完全係另一個世界,以前只係諗張文宣work唔work,𠵱家係面對被自己學校打壓嘅學生,點樣幫佢哋run落去」。阿正不忘呼籲,被打壓的學生可以找他們協助,尤其是情緒支援。
訪問其中一個學生組織的發言人時,他說成立「中學生關注組聯盟」那幾個中四學生,做了自己一直想做但未有時間做的事,他們很有魄力。互相欣賞,在幾個訪問中絕少聽見,覆巢之下無完卵,是覺悟,更是一個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