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冇朋友俾女飛 後生仔做足363日 街市賣雜貨 五毫子的人情味

港情講趣●冇朋友俾女飛 後生仔做足363日 
街市賣雜貨 五毫子的人情味

「打工不能發達,要為生便要自己做生意,這是自小父母跟我說的話。」吳少權(Andy)的父母經營士多和雜貨店數十載,因兩老兩年前看上一間位於天水圍天瑞街市的店舖,眼見任職救生員的兒子辛苦打工卻只有零碎的收入,便鼓勵兒子入行,「建豐隆」因而開張。

自小在雜貨店長大,年幼的Andy下課後,總會到舖頭幫忙,更獲得取之不盡的零食,「中學時我仍會到雜貨店幫忙,我覺得十分有趣,因為店內很多人。」由於一家五口都喜愛與人交流,Andy和他的兩個哥哥亦先後成為雜貨店店主,父母現時已經退休,雜貨店由大仔繼承。原本三兄弟分別打理三間雜貨店,惜去年二哥的雜貨店附近開了一間佳寶食品超級市場,生意下滑,結業收場。

「如果不是剛畢業時便找到這間店舖,我相信會做回旅遊業本行。」年屆二十三,青春正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總希望在職場中謀求一份入息穩定、有升遷機會的工作,但在Andy眼中,在職場打滾過後,雜貨店恍如他的命中歸宿,「我就讀酒店系,在實習時曾擔任侍應,工作比較辛苦;後來成為客房清潔員,發現工作更為苦痛;最後嘗試經營雜貨店,怎料到自己當老闆後,做雜貨店最辛苦。」

自小在雜貨店長大的Andy(右三),兩年前在天水圍天瑞街市開設雜貨店「建豐隆」。

Andy的店舖鄰近魚檔(上圖),於是他留意到客人經常在對面買了一條魚,便會到雜貨店買一包酸菜魚調味包(下圖)。

Andy的店舖鄰近魚檔,於是他留意到客人經常在對面買了一條魚,便會到雜貨店買一包酸菜魚調味包。

缺乏經驗 收供應商次貨

「我大哥早前跟我說,他的店每日都生意不俗,但到我自己開舖,卻生意淡薄。」算盡各種問題,又得到父母的指點,甚至借出按金、租金及入貨成本,Andy開店初期便估算,生意應該足以維持生計,豈料店舖門可羅雀。不但無人光顧,就連供應商也欺負他年輕缺乏經驗,曾把次等發黑的章魚乾賣給他,Andy才發現經營一門生意要與不同人士打交道,打好關係。正所謂力不到不為財,收入得來全不容易。

每天8點開店,一年假期只有年初一、二,工作12小時的他,更因工作忙碌與女友分手。日忙夜忙,他甚少出席朋友聚會,友儕間關係日漸疏離,「當我踏入這一行時,便預料不會有時間聯絡他們。每當在Instagram上看到他們發佈聚會、去旅行,或是假期在家中打遊戲的相片……我卻在工作,有時亦感到可悲。」

超級市場與雜貨店的競爭向來激烈,雜貨店靈活的銷售方式是吸引客源的關鍵,「雜貨店可以將份量較大的貨品,細分成散裝賣給客人(如冰糖、味噌等),這是超級市場做不到的。」除此以外,Andy亦因應四周店舖的種類以及不同的節日,調整貨品數量,「附近有魚檔,客人在對面買了一條魚,便可以到這兒買酸菜魚調味包,又或者買一嚿酸菜;每逢農曆新年時,豬肉價錢昂貴,主婦們會放些腰果合桃在湯中,以代替豬肉的甜味。」

香港人最緊要有得揀,單是雞蛋,Andy就提供 歐、美、日本及內地雞蛋給消費者選擇。

店舖剛開張時,供應商看他年輕缺乏經驗,便把一些次等發黑的章魚乾售給他。

Andy和他的兩個哥哥先後開設雜貨店,一家五口都曾是雜貨店店主。

靈活營銷 有得睇先有人買

「例如海味臘味,消費者一定要看過才購買,婆婆很喜歡走過來,用鼻子哄往臘肉,聞一聞當中的味道,才會購買。」拎上手才知好壞,是雜貨店比超級市場優勝的地方,Andy亦有好好運用空間擺放貨品增加生意,份量較大的貨品,如一整袋的綠豆和白米,會放在店舖較前的位置,並以梯形方式展示貨品,務求令顧客看得到貨品種類。

「一年前在網上看到他招聘員工,獲聘後發現他對這一行十分熟悉。」員工May姐說。現時許多年輕人被冠上「廢青」之名,部份更被指靠父幹才能成功,May姐卻不敢茍同,更深信Andy更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在這一行獲得豐富的收穫。

現在甚少年輕人會逛街市,髒亂的感覺,令人壓根兒不想踏進其中,更遑論在這裏發展事業,Andy卻希望同齡人不妨一試,「大家可入來看看街市如何運作,雖然辛苦但人情味濃。」問Andy有否想過放棄,他憶起每一個帶着溫度的故事,「客人跟你熟絡後,每次幫襯都只會找你;有些公公婆婆推着購物車來到,說要買最小的梅菜,我說5.5元,他們抱怨賣得貴,於是我便留意他們的衣着打扮,最終以5元賣給他。 」拘拘5毫,微不足道,然而街市中的人情味,跟街坊的情誼,就是這樣慢慢累積,成為日後寶貴的財富。

每天8點開店,工作12小時的Andy,搬貨上貨,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

員工May姐深信Andy終有一天可在這行業內獲得豐富收穫。

Andy以梯形方式展示貨品,務求令顧客看得到所有貨品。

建豐隆雜貨

天水圍天瑞街市T43A

採訪:謝芝琳

攝影:魏沛賢、尹彥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