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司法改革 允檢討投訴機制

回應司法改革 允檢討投訴機制

【本報訊】 中共喉舌極力吹奏「司法改革」,每日製造輿論向司法機制施壓,包括設立法官監察機制調查和懲處法官,以及成立量刑委員會綑綁法庭判刑。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昨花了大篇幅回應黨報「兩大訴求」,稱同意在不削弱司法獨立大前提下,檢討投訴處理機制的透明度及問責性,而上訴法庭是最有效處理量刑的方法。

張舉能在記者會開場白主動回應量刑委員會的說法,他指量刑是司法職能重要一環,是由法官獨立履行,上訴庭會向下級法院頒下權威性判詞,作為「指引及指導」。

■張舉能(中)

指上訴庭處理量刑更有效

現時社會聲音主要針對下級法院判刑,張舉能認為上訴庭比量刑委員會更有效和常規地處理判刑差異。

有記者引述剛退休的馬道立法官曾批評「如果不能贏就要改革,不是特別好的理由」,問張官是否同意,張舉能稱歡迎社會對司法機構提出「具建設性意見」,若提出司法改革,需先了解有關目標。

對於法官監察機制,張未有正面回應會否成立,他致辭時提到「法官並非免於投訴及批評」,現有機制包括投訴法官及免職,但他同意在不可削弱司法獨立前提下,對現有機制進行檢討,又特別提及2016年司法機構曾進行全面檢討。惟翻查資料,2016年的改革主要針對法官及司法人員薪酬調整,以挽留人材,以及修訂法官退休年齡,不涉及向法官「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