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破底淪奴隸 炒散不逍遙

人工破底淪奴隸 炒散不逍遙

市道暢旺時,工作機會多,在網上平台接單打散工或許是不錯的選擇,既可自訂返工時間,覺得搵夠又可自行收工。不過,這種逍遙快活的工作模式在疫情下到此為止,有散工叫苦連天,自言已淪為電腦演算法的奴隸。

速遞接單前須格價

今時不同往日,大馬網上電召車平台GRAB的加盟司機艾莫坦言:「從前很容易可以賺到舒適的生活,但病毒爆發後,生活變得艱難,許多人失業,我的收入也減少了……看看周圍,這麼多人做速遞,便知搵食越來越難」。

美國手機電召車平台Lyft司機米耶托指出,當2017年好景時,1小時可賺高達80美元(624港元),但平台近年不斷削減他們的獎金,去年年初已降至20美元(156港元),到3月疫情爆發時更跌破10美元(78港元)。

米耶托批評Lyft的演算法不斷測試司機的底線,「就像身處一個惡性循環的黑洞」,更令她氣憤的是在電召車服務商Uber推動下,加州去年11月公投推翻一道法令,讓這些平台可以規避向加盟司機給予最低工資。

打散工的古特昆斯特般則企硬底線,誓要同演算法周旋到底。訪問當日,網上送外賣平台DoorDash開出一張要走30分鐘路程、獎金5.5美元(42.9港元)的定單,但他拒絕接單,「只得約11美元(85.8港元)/小時太少了,我要求至少18美元(140.4港元)/小時」,他說要賺得有體面,必須要遊走於各大平台「格價」。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