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很多人生計和事業受影響,亦打亂五、六十歲人士的退休計劃。在三藩市灣區任職酒店採購經理的希恩(Doug Sheehan)打拼40年,本來還有兩年才到65歲退休年齡;去年疫情殺到,希恩為避疫忍痛辭工退休,不只少了最後兩年約20,000美元(15.6萬港元)收入,社會保障亦被扣減;把酒言歡的寫意退休生活夢碎,「連明天會怎樣也不敢想」。
希恩的決定事出有因,他本身屬高危染疫者,在酒店工作風險尤高,亦怕連累老妻和患有免疫力失調的42歲兒子:「我不想為避疫見不到兒子,也不想投入另一個工作環境冒染疫風險。兩害取其輕,我想最好就是退休。」
由於希恩是辭職而非被裁,不符資格申請失業金,無奈只好提早申領社會保障金,代價是無法取得十足金額,希恩估計平均每月收少數百美元,而兒子至今還要「靠父幹」。面對種種未知數,希恩既難以為未來做預算,亦無法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他嘆說離職代價很高:「現在一家生活還可以,但距離想像中的退休生活實在很遠。」
像希恩那樣在疫情早段便主動或被迫提早退休的人不在少數,根據芝加哥大學新近研究,年邁者染疫風險高是主要原因,丟職不敢找新工,致整體勞動人口下跌。
去年8月國會聯席經濟委員會上的民主黨人亦做過報告,指出校工和家居照護員等前線崗位之中,年長或接近退休年齡僱員比例奇高,「僱員不只有感染風險,經濟不景下亦特別容易成為大規模裁員目標」。即使長者想再就業也不易,未有疫情時僱主普遍亦有年齡歧視。
不幸中之大幸是,社福金按出生年份估算,波士頓書院退休研究中心總監蒙內爾說,像希恩這類生於嬰兒潮的打工仔,退休金亦奉行舊制,不會因疫情被扣,但往後幾代年輕人就會承受苦果,現在疫境下數以百萬計員工失業,意味政府累積稅收減少,日後福利自然亦要閂細水喉。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