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疫下經濟低迷 觸發社會問題 意政客年齡歧視 逼老友記停工

國際專題:疫下經濟低迷 觸發社會問題 
意政客年齡歧視 逼老友記停工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一年,有人即使屬高風險感染人士仍堅持工作;有人想做卻沒有得做,更被迫提早退休。面對一些以往足可賴以維生的工作方式,現今無以為繼,各行各業都受到很大衝擊,不同年齡男女的飯碗都受威脅。

意大利老人多,他們感染武漢肺炎後死亡的比率亦較高,有政界人士提出只限制他們的出門時間,換取毋須全面封城、讓「貢獻國家經濟」的較年輕者繼續上班,但有專家指大眾認為「老友記」須受保護其實是年齡歧視。

71歲、在羅馬兩條大街的山腳經營報攤的阿爾維蒂(Armando Alviti),在疫情爆發前幾乎每日都會由天亮前工作至黃昏後,如此習慣保持了逾半世紀,客人每每遇見他都會打招呼「哈囉,阿曼多」,他亦會親切回應。

然而,武肺去年初襲意國時,患有糖尿病的阿爾維蒂和他兩名成年兒子為是否繼續讓阿爾維蒂工作爭拗,最終兒子贏了「首回合」,阿爾維蒂停工留家至5月,兒子邊顧正職邊輪流看檔,阿爾維蒂謂「他們很怕我會死,我知他們瘋狂地愛着我」。

■經營報攤的阿爾維蒂不願停工留家,現時幾乎全面復工。

長者拒困金鐘罩

到秋季的第二波疫情,阿爾維蒂不肯完全停工,只向兒子放手每天首兩句鐘最多人流的時段。其中一名兒子福斯托謂仍然擔心父親,但「我也知要他留家,對他心理更壞,他需要與人交流」。

全球疫情爆發以來,各國政府都稱要保護最易在染疫後出現併發症、變重症和死亡的弱勢群組,包括老人。而意大利僅次於日本,是全球第二多65歲以上人口的國家,約有23%;而該國的武肺死者平均年齡約80歲,當中許多在中招前已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

熱那亞所在的列古利亞大區首長托蒂,在第二波疫情爆發時指老人「多數已退休,對生產力並非必不可少」。阿爾維蒂對此言反感,「較年長者是這個國度的命脈,他們是此國的回憶」,自僱長者如他尤其「不能被困於金鐘罩內」。

美國華盛頓大學專攻老年學的教授莫羅—豪威爾謂,「老」這個標籤代表「人生有四、五十年時間都被歸為同一類」,明明現在照顧逾90歲父母的60歲以上者大有人在。她更謂年齡歧視在現今社會「極度為人接受……不受質疑」,其中一類是「同情歧視」,即認為長者應受保護、應被當成小孩。

■80歲的佐科利日常在羅馬露天市集擺賣農產品。

「覺得跑得動就跑」

研究老人行為的意大利精神科醫生特拉布基謂,老人很少被視作個體,「他們似是不分明的同類,人人平等,個個都有相同問題,全在受苦」。

80歲仍在經營農場並會在羅馬的露天市集擺賣農產品的佐科利,亦不屑「過了退休年齡就不事生產、一定要受保護」的想法,反而謂「老人一定要隨心所欲,不良於行就不行,覺得跑得動就跑」。

年輕人工作貢獻經濟的同時,亦需長者幫助兼顧家庭。在託兒所嚴重不足的意大利,許多退休人士都在照顧孫兒,分別79歲和76歲的聖蒂尼和錢提奧正是如此伴侶,他們每周照顧兩個孫數次,如接放學、帶他們上興趣班,其中聖蒂尼仍要工作半天,做汽車維修。

美聯社

■意大利託兒所嚴重不足,不少退休人士需協助子女照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