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放風加稅 學者:或向消費、證券開刀

陳茂波放風加稅 
學者:或向消費、證券開刀

【本報訊】百業蕭條下政府竟「放風」加稅。財政司長陳茂波昨發表網誌,指有市民希望政府派發現金或消費券振興經濟,但同時有市民指政府赤字龐大,建議應「上調稅率、開徵新稅項、及擴闊稅基」。學者批評陳茂波明顯是想「借市民把口」對加稅試水溫。惟疫情未過,選擇不派糖甚至加稅只會令市民百上加斤。加徵利得稅、薪俸稅等只會打擊民生,剩下選項不多,有學者估計政府會向開徵消費稅及股票印花稅埋手。

陳茂波在網址指,在過去一個多月有關2月24日財政預算案的諮詢期間,收到市民意見頗為分歧,有的希望政府再派現金或消費券振興經濟,最起碼繼續退稅退差餉。但另一邊廂,也有人指政府今年赤字龐大,且未來連續幾年預算或見紅,政府應開始逐步縮減過去一些「派糖」措施,又或上調稅率,甚至應開徵新稅項、擴闊稅基等來增加收入來源。

■陳茂波早前以廚師裝束在預算案諮詢廣告中呼籲市民提出意見,昨在網誌中「借市民把口」提出加稅。互聯網

食肆瀕執笠 嘆政府無支援

陳隨即輔以大量篇幅,指2020/21年度的經常開支預算4,800多億元,較三年前增超過三分一,又指受疫情影響,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再推出多輪措施,令預算財政赤字急升至3,000億元水平。他特別強調:「面對不明朗的內外環境,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綜合平衡考慮,並留有實力,以應對不時之需。」

市民對陳茂波「開到口」試探社會對加稅的水溫相當反感。有中小企及食肆認為,早前政府派糖隨每波疫情越派越少,已告執笠邊緣,如不派糖,甚至加稅,或成駱駝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中素食自助餐「無肉食」東主阿邦得知政府或徵稅高呼「搞唔掂」,指其五間分店計劃縮至兩間,「頭兩波疫情政府都有派錢頂住,最新一波疫情就冇乜支援,仲要聖誕、新年、農曆年三個檔期無晒生意,𠵱家一間舖每月坐底蝕20萬」。

去年初陳茂波接受外媒訪問時,表明不排除開徵消費稅,預示政府或向此埋手。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直言,若政府冀「一次過收幾百億稅」,最有效的確是開徵銷售稅或消費稅。惟需考慮現時經濟不景,市民和企業一定「反枱」,並對以免稅購物天堂見稱的旅遊業影響深遠。飲食集團叙福樓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傑龍亦認為,消費稅對經濟及社會影響非常大,估計不會貿然落實。

專家倡增跨國企業利得稅

現時政府主要稅收收入包括利得稅、薪俸稅、印花稅、賣地收入等,莊太量認為若加徵薪俸稅,市民同樣會「反枱」;另政府此前已寬減中小企利得稅,料不會「轉頭又加」。

在避免重擊民生下,剩下選項不多,加徵股票印花稅或是其中一個選擇;近年港股市場暢旺,有較佳時機,現時股票印花稅稅率為買賣雙方分別繳納每宗交易金額0.1%。莊太量指:「即1,000蚊先收1蚊,來回都係收兩蚊。即使加徵到雙倍,1,000蚊都係收4蚊。」他形容是「無痛稅」,散戶不會因此減少買股票,且稅收對象主要為基金及機構投資者,「以港股日均成交額過1,000億計,一年(稅收)多成幾百億」。

另外,香港稅務學會主席吳錦華建議,政府可響應國際社會提出的全球最低稅率規則,簡單來說即提高以香港為基地的跨國企業利得稅,「據我所知政府已找業界諮詢如何吸引更多大型跨國企業落戶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