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調控直擊高房價之本(賀江兵)

中國新調控直擊高房價之本(賀江兵)

去年底今年初,中國出台了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中國對房地產調控了10多年,房價總體上漲了10倍,越調控越漲價。而今次調控,我相信能遏制住房價暴漲勢頭、穩住甚至導致房價穩步下降。眾所周知,過去十幾年中央層面希望房價下跌,然而地方政府最大的收入來源靠賣地,與中央有矛盾。地方出台看似嚴厲措施,實則是助推房價上漲,比如10多年前北京市限制土地入市,土地供應減少,直接導致地價上漲地王頻出,最後導致房價大漲,簡直是典型的飢餓行銷,哪裏是調控房價?各地按照家庭採取限購政策,導致為了購房假離婚頻發等等。過去的調控,各地對上純屬應付,實際都是在暗中抬高房價,出現地方財政最大贏家,開發商、銀行和已購房者多贏局面。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房地產泡沫巨大,從建行董事長、央行前副行長等提供的中國房地產總市值都在40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提供的數據高達65萬億美元。這是甚麼概念?中國的房地產總市值=美國+日本+歐盟+英國總和,還多5萬億美元。中國房地產總市值佔2019年全球GDP 75%。保守計,即便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只有60萬億美元,十分之一賣掉房地產到海外購房,大多數國家房價低於北京、上海和深圳,需要兌換美元6萬億,而中國外滙儲備到去年底只有區區3.2萬億美元,完全不能滿足海外置業之需。

中國高房價高租價嚴重侵蝕了實體經濟,造成中小企業不能擴張,因為付不起租價、土地出讓金而被迫關門。江浙有一位企業家寫過一篇創業到關門文章,他1990年代初創業,到前年關門,辛辛苦苦20多年到關門只純賺了100多萬元。他說還不夠買一套房子,要是當初也炒房,不知道是多少百倍了。

壓開發商限銀行增供地

舊調控連治標不治本都談不上,今次調控對開發商融資嚴格限制,對銀行涉房貸款比例限制,擴大土地供應或允許農村集體用地入市。值得觀察的是,對開發商和銀行調控直接由中央層面的金融監管部門作出,完全繞開了地方政府干擾。中央政府為了彌補地方財政不足可能會允許農村集體用地入市,另一方面通過擴大土地供應降低地價,從而引導房價下跌。今次調控三招直擊高房價之本,並且是組合拳。

其一,直接逼開發商降價。住建部、人行去年8月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形成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後來透露,會議擬給房企融資設置四檔管理和三條紅線。其中,三條紅線分別是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0倍。最大的開發商恒大三線全踩上,被迫打七折銷售房子,碧桂園等一大波房企跟隨降價。

其二,對銀行設置涉房貸款上限。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去年底下發文件,從今年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分五檔設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分別為中資大型銀行、中型銀行、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縣域農合機構、村鎮銀行。其中,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上限為32.5%。村鎮銀行地產貸款上限僅為12.5%,個人住房貸款上限為7.5%。不得超過,否則輔以嚴厲監管處罰。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總體涉房貸款就在四成,大致與紅線脗合,銀行不得再新增加涉房貸款了。

其三,擴大土地入市。前述舊調控中央與地方利益不一致,今次調控要擴大土地入市,地方也會積極配合,雖然新增土地入市會導致土地出讓金價格下跌,但這相當於新增地方收入基數,以量補價。日前,農業部長接受採訪時表示,會考慮農村集體用地和宅基地入市等。

賀江兵

中國金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