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逾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險遭毒手,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中心創會主席黎廣德在該中心舉辦的論壇上狠批,2007年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將古物事務監督一職,由民政事務局局長擔任改為由發展局局長兼任,造成發展與保育出現角色衝突,令保育工作不被重視,導致配水庫慘劇。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認為,古蹟辦對水務署資料照單全收,敏感度不足,質疑政府不應只依賴古蹟辦,亦應重視民間建議。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中心舉辦網上論壇,創會主席黎廣德表示,雖然主教山配水庫在民間推動下暫得保存,但已有兩個類似的百年配水庫於十多年前被拆卸,顯示古蹟保育制度的失敗。他舉例指,長春社早於2004年已向政府提出保育景賢里,同年古諮會亦曾建議保育,惟政府未有正視,其後景賢里業主去信政府要求商討,卻被時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繼續無視。直至業主獲批准拆卸景賢里並動工,保育人士到大宅外抗議,當時已坐正發展局長的林鄭才出手,「點解13年前發生嘅事,今日可以繼續發生?原因係成個保育制度變差。」
黎斥2007年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將古物事務監督一職,由民政事務局長改由發展局長兼任,「精神分裂,因發展與保育其實好多衝突」,令古物事務重要性被貶低;加上古諮會不設獨立秘書處,「唯一只能靠古蹟辦,如古蹟辦唔做嘢,民間畀咗好多資料,佢都可以當冇到」。黎促檢討架構,停止古物事務監督由發展局長兼任,為古諮會設獨立秘書處,「如果制度好,兩年前建築系學生(曾建議保育配水庫)已可將建議入紙古諮會,於公開平台討論,避免發生今次慘劇。」
活現香港創辦人之一的陳智遠亦舉例,早前古蹟辦聲稱透過目測認為皇都戲院結構改動大,建議評級不高,後來被民間詳細調查反駁,令古諮會有更多資料,戲院才獲更高評級;他認為古蹟辦對水務署指配水庫屬水缸的資料照單全收,欠缺敏感度。他又認為,政府不應只依賴古蹟辦資料,亦應重視民間提出的建議。他正召集專家製作主教山文物價值報告,希望古諮會有更全面資料。曾研究配水庫歷史的中心理事馬冠堯稱,主教山配水庫屬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一部份,政府當年建造時,因石礦供應被壟斷,故修改設計,改用鋼結構及磚石,而紅磚主要來自英國、廣州及青州英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