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標●家有16缸魚 搵老闆吹水 15歲魚友逛金魚街唔老餅

文化地標●家有16缸魚 搵老闆吹水 
15歲魚友逛金魚街唔老餅

一個個充了氧氣的透明塑膠袋,裝着五顏六色的觀賞魚,整齊的掛在鐵絲網上,明碼實價地任君挑選。這個國際馳名的獨特畫面,沒錯!正是人所共知的鬧市水族館:金魚街。

旺角通菜街由旺角道到水渠道的一段,由七十年代開始便是金魚商販的大本營,街道兩旁出售觀賞魚的店鋪林立,據聞全盛時期連計樓上舖便有過百間水族店。如果你還以為玩水族就是養金魚,又或只是年長老友記的玩意,便大錯特錯。今日記者就請了15歲的生力軍魚友Ryan Cheng,帶我這個外行人遊金魚街。

Ryan自小在爸爸和哥哥的薰陶下接觸觀賞魚的世界。三、四年前開始,每星期都會獨自逛金魚街,「有時溫習後,便會到這裏逛逛,輕鬆一下,由街頭逛到街尾,走一個圈。」除了為家中近百條鹹淡水觀賞魚添置日用品,他更喜歡觀察店舖內人群的交流,感受滿滿的人情味。所以他爽快答應了今次的導賞之旅,希望向更多的人分享養魚的樂趣,為出售觀賞魚這個夕陽行業,以及漸漸失色的金魚街添一點動力。

第一站,我們來到位於通菜街弼街十字路口旁的水納百川。Ryan說:「這店的魚質素實在很不錯,死傷率十分低。最主要是可以讓你慢慢觀察,看中哪一條魚才去撈起。」為了飼養近百條魚,Ryan指家中有多達16個魚缸,所以除了觀察魚兒游姿的穩定性來判斷健康程度,還會分析其體形和性格,安排放在最適合的魚缸。他說:「袋仔魚雖然很方便,看中付款便可拿走,但如要選出狀態好的魚,始終在魚缸挑選較好。」

一星期逛兩次金魚街,已成為Ryan的指定消閒活動。

水納百川店主阿古,年多前由樓上舖搬到地舖,他指養魚很大學問,難假手於人,加上地舖人流多,基本上沒有休息時間。

老闆唔理你「可能佢唔識」

由於幾乎沒有同齡朋友能跟Ryan分享養魚的樂趣,所以魚街的老闆們便成了他最好的魚友。水納百川老闆古定賢一見Ryan,便問起他家中近期最寵愛的鼠魚缸。阿古笑說:「基本上大部份客人都會認得,他(Ryan)來到這裏通常自己招呼自己,在魚街經營地舖一年多,年輕的魚友客人也不少,可能因為我也是年輕的一群。」問到阿古若以水族店老闆的角度,逛魚街有甚麼心得,他說:「因為每一間的價錢和質素都不一樣,推介大家先順路走一圈。貼士是盡量先找職員或老闆談兩句,如果他願意回應你幾句,便有信心可幫襯一下。相反,如果他不理會你,那很有可能他自己也不是很懂得養魚。」

雖然阿古進駐金魚街只有年多的時間,但他在訪問中亦為親歷金魚街的變遷而感慨,「之前金魚街比較旺,因為全條街都是魚店,現在弼街至旺角道那一段,幾乎全都變了寵物店。」由魚友到水族店老闆,問到他覺得經營水族店可會是他的終身職業,他慨嘆:「至少在疫症下還能維持生計,便暫時繼續吧。」

接着,Ryan帶我們到他的另一個蒲點,位於水渠道的殷輝水族,他說:「我選擇店舖的標準很簡單,老闆比較友善可信,會根據你魚缸的狀態和家的大小,建議魚的品種和合適的用品,更會糾正你的錯誤,都是不會呃人的良心小店。」

相信老闆陳俊輝便是其中一位他口中老實商人,雖然他一臉冷酷但一進店便給Ryan一個大大的招呼。輝哥搭着Ryan的膊頭跟我們說:「他真的很厲害,年紀輕輕知識比我還要多。他會上網搜尋每一款魚的知識,有些需從外國如巴西哥倫比亞等地入口的魚種,他都懂得拿來詢問我會否入貨。」

言談間看得出輝哥十分關顧Ryan,或者是因為年輕魚友也變得罕有,輝哥說:「我主要出售體形小的魚,所以年輕客人算是比較多。中年人愛玩的大型魚,在這條街已經消失了。」

輝哥(右)經營殷輝水族8年,堅持在地下經營,理由是要為金魚街撐下去。

鐵架上一袋袋裝着觀賞魚的塑膠袋,正是金魚街的獨特畫面。

每個魚缸都逼滿魚,缺乏空間也是香港特色。

增售爬蟲類 彌補開支

輝哥經營殷輝已經八年,他指出金魚街變了很多,因為以水族店的利潤,很難彌補高昂的租金支出,很多都變了食肆,「所以你見到我的店,除了買魚也有爬蟲類及其他東西,這樣我才能彌補開支。」

要打理一間水族店,換水餵食撈魚,幾乎全日冇停手。輝哥說:「其實鍾意養魚的便能做到,這些全部都是生命,不可以懶。莫說放假,一年365日都要在這裏照顧牠們。」除了對魚有種責任,對金魚街亦是,輝哥續說:「我也曾打算搬到樓上舖,但還撐得住的時候仍想留在街舖,因為搬到樓上,金魚街便撐不下去了。金魚街終會消失,只是遲早問題,現在多了網上魚店,被時代淘汰也沒有辦法。」

水納百川 旺角通菜街158A地下

殷輝水族 旺角水渠道3-13號地下

樓上舖人流少 滯銷魚安老院

跟Ryan遊了一轉金魚街,初步體驗到甚麼是魚友之樂。但為了更了解金魚街的生態,我找了經營樓上舖的鄒豪杰(Jacky)了解一下。他6年前開始在金魚街賣魚,首先在唐樓門口當小販,被拉到警署後,他求得店主以200元一日的租金,租出舖頭門口鐵絲網的背面。經歷了大半年站在樓梯口賣魚,再租到店主舖頭入面最不顯眼的一格魚缸,到現在終於開了樓上舖,經營金魚街甚至是香港唯一的孔雀魚專門店。

Jacky指樓上舖和地舖最大的分別是人流,「在地舖,不出兩星期便可以把整缸魚賣光,但樓上舖有些賣不出的魚,可能會在店內終老。」亦因為人流的差別,他有更多時間可以更細心地照顧店內的魚,這些正是他眼中最大的職責,「由剛剛開始賣魚,便有人說我態度不好。我認為店主給人兇惡感覺,是金魚街的特色。養魚的學問實在太多,試想客人買一袋價值10元的魚,你很難花數小時去教導他。我的職責不是招呼客人,我的本份是提供健康的魚。幸好這些年來,沒有人說我賣的魚質素不好,最多只是態度不好或者比較貴,這點我是感覺自豪的。」

Jacky發現香港很難找到優質孔雀魚,於是由開繁殖場,到現在開了金魚街甚或是香港唯一的孔雀魚專門店。

貓店長榛子不會吃魚,但有時會偷喝魚缸入面的水,但店主見到都會盡量阻止,怕污染水質。

「對水」花時間 因健康無價

為親身感受魚佬的一天,記者體驗了Jacky一整日在水族店的工作。Jacky說:「做得最多的不外乎換水和餵魚,每天約下午12時30分會餵第一次魚,之後便會換水。晚上6時30分餵第二次魚,洗缸與否就按需要,一般返貨前會清理一下。」餵魚也有學問,要懂得觀察魚的狀態去判斷牠們的胃口。盡量不會下過多的糧,因為淨下了的魚糧會把水污染。Jacky每星期會返貨一次,最艱難的任務便是把重達40公斤的魚抬上樓。

記者自問沒有這個力氣,惟有幫Jacky進行「對水」過程。新到的魚因為水質不同,不可以立即放入魚缸,要把店內魚缸的水,逐步混入袋中,令水質的變化盡量減到最慢讓魚適應。這個道理懂養魚的都會知,但大部份水族店都會省略,Jacky說:「對水挺消耗人力和時間,不太符合經濟效益。一般最常見的方法是,整袋魚放在魚缸裏浸,令溫度同步便算。這樣做對牠們的健康不好。」街舖去貨較快能把魚賣光,所以不會這麼講究。養着過千條生命,無可避免面臨生命的抉擇,Jacky說:「例如一條魚病咗醫唔返,又或者康復了卻因為明顯的缺陷而售不出,是要掉了牠嗎?我不捨得丟棄。」店內有些沒有價錢標示,長滿青苔便是廢棄缸,都是無病無痛、不夠漂亮的魚的安老院,「賣唔出唔緊要,養到牠肥肥白白,是我的職責。」

熱愛養魚的Jacky,最瘋狂試過全日望着魚達十個小時,「望魚是一個很療癒的過程,看着牠周圍啄吓啄吓,或雄魚追雌魚,游到每一個角落燈光的反射也不同,這些都是很令人着迷的事。」多年來在金魚街掙扎求存,但他亦不諱言金魚街終會式微,「對比我初入行,現在的水族店已經少了,如果有得選擇,我打算做足一輩子。有些日本或台灣的師傅級人馬,養孔雀魚幾十年,直到眼睛退化看不到魚才會退休。如果香港失去金魚街,突然跟我說不能再做這個行業,我會覺得不捨。」

【魚店工作日常】

餵魚:每天餵兩次魚算是店內最大任務,魚糧份量要適中,作為初學者可以逐少放糧,魚兒不再搶吃便是足夠。

搬運:樓上舖最大的缺點便是入貨日要把重達三、四十斤的新魚一口氣枱上兩層樓梯。

觀察:要不時觀察魚兒游姿,了解牠們的健康狀況。圖為白子金屬橙蕾絲孔雀魚。

對水:分門別類把新魚掛在同類魚的缸前,準備把魚缸入面的水混到袋中「對水」。

護老:Jacky會把健康但外形不討好而滯銷的魚,飼養在長滿青苔的廢棄缸,讓牠們安享晚年。

百萬香港孔雀魚專門店

旺角通菜街126A號二樓

記者:鄭汝翹

攝影:潘志恆、張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