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sales會聰明地sell對方「想要」的東西,而不是硬銷自己「想賣」的。但有些極度自信的人,卻以為自high了便成功了,財政局局長許正宇正是一例。上周他自吹自擂寫了一篇「積金減費三百億」,睇完才知局長是標題黨。
積金局將於2023年推出「積金易」統一各強積金的後枱行政工作,許局長推算出平台使用10年後,可以節省300億至400億行政成本。10年300億,即每年30億,除返屆時總數1,300萬個MPF戶口,每戶每年慳230元,大家開唔開心先?
節省成本絕對是好事,但現在大家着眼點是如何釋放強積金,為市民解燃眉之急。政府對強積金態度強硬,表面原因是要堅守全民退保政策。背後假設是,如果人人退休有筆錢,可減低政府財政負擔。至於更深層原因,就是一旦容許市民提早取回強積金,等如爆發贖回潮。鑑於不少強積金手持香港股票,而當中又重倉藍籌,積金回水就如同引爆股災一樣,無人願意冒險投放這枚政治炸彈。
戚風生建議,可以仿效逆按揭的做法,市民將積金存款做抵押,向政府免息借入同等金額,然後定期還款。如我賴賬不還,政府就可以扣起我積金戶口的未來供款,直至還款為止。
如果我借完這筆錢後不再工作,強積金沒有未來供款,政府便會壞賬。但現時急需積金回水的市民,都只是暫時失業,回水可幫助他們短期過渡。而且為呃積金而以後不再工作的成本很高,故壞賬機會不大。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希望政府能以更有創意和開放態度活化強積金。
戚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