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定時注水至U形隔氣彎管是阻止病毒入侵家居的其中一道防線,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團隊研發討一代自動補水器,用戶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自行設定時間定期為彎管注水,解決部份單位未能利用超聲波感應器探測彎管水位再自動注水的問題。
這款由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團隊研發的自動補水器加入物聯網元素,用戶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使用多項功能,如自行設定時間定期為彎管注水,解決部份單位未能利用超聲波感應器探測彎管水位再自動注水的問題。用戶可在程式檢視補水器狀態,選擇自動或手動補水模式。若用戶忘記為貯水箱加水,系統會推送提示。團隊表示,第二代補水器加設用戶在離線情況下設定補水模式及紀錄水位的功能,又加裝LED燈顯示裝置狀態。
該項目在市建局舉辦的比賽贏得金獎,獲巿建局提供意見和單位作實地測試。團隊計劃未來在舊式樓宇、工商業大廈、商場等地點試用補水器,並透過收集所得數據進一步研究喉管設計等如何影響環境衞生,希望與業界合作開發更多同類產品。
另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網誌表示,本地污水網絡複雜,渠務署及環保署近半年參與香港大學跨學科團隊進行研發支援疫廈「污水探疫」選點及採樣等工作,研究人員至今已在不同地區的污水收集系統中,採集數百個生活污水樣本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包括牛池灣彩雲(二)邨豐澤樓及啟輝樓,截至前日成功揪出九名隱形患者。他指污水檢測研發仍需探索尋源。豐澤樓昨新增一宗確診個案,該幢大廈至今累計有八人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