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輩動漫迷來說,本周頭等大事,自然是井上雄彥宣布《Slam Dunk》電影化。起初聽到電影二字,即時聯想到真人演出,想起多年來動漫真人化後的炒車事件,多不勝數,心想千祈咪搞;後來得知為動畫電影,鬆一口氣。或許當年港版《男兒當入樽》電影實在太過震撼(年輕朋友們不妨上網找找看,保證讓你對運動電影有全新體會),對於真人飾演經典漫畫角色,一直敬而遠之。
再下來,就想到劇情。《SD》動畫電影會是全新故事?還是將全國大賽重現銀幕?個人極希望是後者。一如動漫人物真人化,經典之續集通常也沒甚麼好下場;與其破壞回憶,倒不如用現今科技重塑湘北對山王櫻木射入絕殺跳投一幕更好。若能在廿多年後於大銀幕看見櫻木和流川擊掌的話,光是想就已經雞皮疙瘩,定必感動得要死。
我形容,這套漫畫是我輩男人的青春聖經。在那段偷用父親剃鬚刀嘗試刮去嘴上汗毛結果弄到流血的歲月,它教懂我無數道理;廿多年後我依然為它瘋狂着迷,只是閱歷豐富了,心態就多少有點改變。從前一直希望《SD》終章後那句「未完待續」是真話,井上老師會有天執起筆桿就把那櫻木、流川和三井的故事寫下去;如今只希望那個漂亮的結局能夠在當刻永恒定格。
這麼多年來,在現實生活中看過太多虎頭蛇尾,見過不少晚節不保,有時漫畫就像個綺夢般的心理慰藉。好頭易得,好尾難求,年輕時愛威,認為沒甚麼比打響頭炮重要;人大了,就知寫下美好句點更難得。《SD》的句點寫在1996年,無論結局,還是時代,都美好。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