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冇理由唔識廣東話!」商人吳嘉嶸與太太在家堅持用廣東話溝通,不過他們三名就讀國際學校的子女連跟長輩用廣東話溝通也有困難。有感於身為香港人,下一代最基本要識廣東話,他夥拍本地著名漫畫家鄺彬強出版首本粵語正字港漫《消失的12守護》,冀望能培養新一代學廣東話的興趣。
記者:羅惠儀
「唔知大家有冇發現,有啲我哋細個聽過長輩講嘅詞語,𠵱家少用少講,我哋嘅小朋友連聽都未聽過?」吳嘉嶸在漫畫前言中說。他舉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有次女兒和我鬥嘴,結果當然係唔夠我講,我當時就講:仲死雞撐飯蓋。結果又係不問可知,佢根本唔知你講乜。」有感於此,身為三個孩子的港爸,吳嘉嶸毅然出版港漫系列,藉此保育廣東話。
吳嘉嶸在家向來用廣東話與子女溝通,數年前,發覺從小就讀國際學校的子女連對答也用英語時,嘗試亡羊補牢:「他們連用中文表達能力都弱,平時聽、認字的機會太少。我當時有跟他們用廣東話講書,卻不奏效;看漫畫算有興趣,因為少字。不過書面語跟講的又有些少不同。所以促使我想出版一套廣東話寫的漫畫,起碼先引起他們對中文字有興趣。」
吳認為,土生土長香港人始終要識講廣東話,期望子女中文達初中程度,於是想到透過漫畫先引起子女閱讀中文興趣,然後增加他們廣東話遣詞用字能力。
為粵語正字港漫《消失的12守護》繙譯及編輯的是文學博士邱健恩,他着重粵語獨有語彙,使文字更「貼地」有親切感,像漫畫內有對白「打贏你,好易啫」,他改用坊間流行用語「衣C執」(即easy job發音)。「就算我們有幾撐廣東話,一樣有不少諺語流失,像『鬼捂眼、鬼拍後尾枕、多隻香爐多隻鬼』等,小朋友未必知」。
邱健恩說,土生土長香港人已有一套共同且有共鳴的廣東話詞彙:「例如話阿媽𠵱𠵱哦哦,我唔會明白普通話嘮嘮叨叨,但用𠵱𠵱哦哦就明白,語言本身有聯繫,你一定諗起阿媽,有一個好明確嘅形象出現。」然而這代兒童怕中文,興趣遠不及英文,他冀藉此套港漫讓兒童真正認識廣東話詞彙,增加閱讀中文趣味。
邱健恩期望,兒童看圖文同時察覺原來這些就是廣東話:「如果小朋友係粵語人,都未必有足夠能力判斷邊啲係廣東話。舉例話『好容易』,究竟係廣東話定係普通話?因為語法系統係共同share,不過如果我用『衣C執』又再接近廣東話多啲。」
自本地小學中文授課語言有粵、普之分,坊間有指用普通話學習中文更能「我手寫我口」,口語更貼近書面語。邱健恩則認為,普通話口語與書面語同樣有分別:「白話文就係白話文。普通話有國家層面嘅正統地方,無可否認。不過喺語言層面上,從方言角度嚟睇,係漢語分支,唔不代表普通話講出嚟就可以寫成白話文,係有差距嘅。」他對用哪種語言授課沒意見,指兩種語言下學習中文的人,同樣有出色的文學家。
《消失的12守護》屬連載故事,預計每季推出一期。書名令人聯想到最近在內地被拘控的12港人,吳嘉嶸說兩者完全沒有關係,故事早於兩年前開始構思,純粹想出版一個兒童喜歡的冒險題材,故事內消失的「12守護」是瑞獸:「主角嘻嘻波係富二代,反而呢個我有意思,因為背景多少反映香港兒童嘅富足生活,我想透過佢嘅經歷鼓勵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