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一家四口居於面積100多呎的劏房,屬低收入家庭,平日需向社福機構領取食物援助。一場疫症,令除了在學的幼子外,其餘三人也成為失業人口,把他們推入谷底。
最早失業是大學畢業近一年多的長女Kennie(化名),修讀環境工程的Kennie去年大學畢業,在私人公司找到相關職位的全職工作,但去年3月合約期滿後,公司就不再續約,至今仍未找到工作。
第二位失業的是May的丈夫,從事地盤散工的丈夫收入勉強餬口,但適逢疫情工作量減少,近兩個月收入變得不穩。加上多個地盤爆疫,丈夫亦加入失業大軍。
噩夢接踵而來,從事幼稚園清潔的May因為要照顧患有末期癌症的媽媽,本月亦不得不辭去工作。家中頓失所有經濟來源,May形容為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好似個天真係跌咗落嚟,好無助!唔知點解決!」May看着積蓄逐漸減少,只能捱多一至兩個月,亦眼見Kennie情緒漸差,不時抱怨找不到工作,求救無門。
失業九個月的Kennie心情複雜,她未有預計會面對此困境,意志日復日被消磨,Kennie求職門檻亦降至只要文職就可,「我𠵱家肯定係無所謂,文職就可以,降低要求,唔可以再執着於自己嗰科」。
協助May的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表示,機構去年中接獲的失業求助開始增加,主要以中年人士為主,但至近一、兩個月開始接獲十多個家長求助,他們的子女也失業。
統計處數字顯示,去年9至11月,25歲以下失業人口高達415,000人,佔整體失業人口35.3%,較去年同期的264,000人增加57%。
李大成甚至收過前國泰機師的求職信,認為市場「搶工」問題嚴重,「青年畢業之後都係做散工,但𠵱家散工都『抆抆地』,旅遊、航空、零售失業,四圍搶」。他促請現政府增加職位,協助年輕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