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移日經商「吸自由空氣」 四口家斥60萬購大阪一戶建

【財經專題】移日經商「吸自由空氣」 
四口家斥60萬購大阪一戶建

香港出現新一波移民潮,除熱門地英國、澳洲、加拿大,亦有港人選擇「家鄉」日本。從事室內設計的譚先生,一家四口移民大阪,用60萬元在當地買入「一戶建」(獨立住宅),但求小朋友在日本能呼吸自由空氣。

譚先生在港從事室內設計行業約六年,太太阿儀則做文職,育有5歲子及2歲女。他笑言自己的日語「半桶水」,只學了半年便倉卒移民,身邊朋友也擔心,但他卻表示做人不應怕輸,「即使失敗,總有回頭的機會」。譚氏夫婦以前「坐唔定」,常改變生活模式,例如從樓上搬到樓下,又曾到澳門、新加坡做生意,直到子女出生才決定安定下來。

作為一家之主,譚先生指要在外國獨自養家絕不容易,但認為港人自由逐漸變少,受到越來越多約束,「希望小朋友以後能呼吸自由空氣,生活不要太多困擾和界限」,於是在2019年8月下定決心籌備移民。由於雙方父母留港,為方便探望和照顧親人,他們決定在亞洲國家落腳,並從最愛旅遊點日本入手,並於去年12月移居大阪。

譚先生去年4月申請日本經營管理簽證,認為資金門檻低,加上自身有做生意經驗,認為可嘗試在當地經營「老本行」。申請者須在日本開設或收購公司,投資金額500萬日圓;另須證明在當地能經營可持續業務和有固定辦公室。2019年12月,譚先生設立日本公司,並以798萬日圓(約60萬港元)在大阪堺市購入兩層高、實用面積共850方呎的「一戶建」,用作自住和辦公室用途。

Sakura Global董事張明珠指,經營管理簽證是移民日本熱門方法,不少人選擇在當地營運非實體生意節省成本。但她提醒,當局視乎實際情況決定會否續簽,以往有個案申請簽證後,長期不在日本而不獲續簽;反而有人試過生意蝕本,但能證明長居日本和明確顯示有經營業務,最後獲續簽。

■譚先生一家四口移日,直言「即使失敗,總有回頭的機會」。

■在日開設公司後,譚先生在大阪堺市以約60萬元購入「一戶建」。

妻兒申「家族滯在」簽證

考慮子女升學前景時,不少港人希望子女可到西方國家就讀,說流利英語,日後能融入國際社會。譚先生明白日本學校未必重視英語教學,但覺得當地容納多元發展,出路較香港多;反而子女在港讀書後從事偏門行業,未必受人尊敬,「在日本即使是一門小手藝、運動員或皮革師傅,總之做得好就能做『達人』;我覺得他們有不同發展空間,未必要讀書很成功或做很高職位」。

譚太與子女以「家族滯在」簽證移居日本,與其他國家的伴侶或家庭簽證相似,申請者一般不能在當地工作;她對於在日本做全職媽媽感到緊張,但想到子女不用「死讀書」也覺值得,「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譚太欣賞日本文化會教導小孩從小獨立和尊重他人,只要孩子將來能「養到頭家」已心滿意足。

日本出入境管理署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6月,有288.5萬人移民日本,比2019年293萬人只減少了10萬人。

日本經營管理簽證要求

投資金額:500萬日圓(約38萬港元)

條件:須在日本開設或收購公司;在日本有固定辦公室

續簽形式:1+1+3+5,即住滿首年批一年,住滿兩年批三年,住滿五年申永居;之後當局一次過批五年,住滿10年後獲永居權

續簽要求:經營可持續業務,第三年起有500萬至1,000萬日圓營業額;有固定辦公室,第三年起僱用至少兩名員工;財務能維持員工和家人生計;出示業務表現、公司年度報告;出示個人納稅申報表;在日本無不良紀錄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