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尚十祭壇」被消失,最失落的人莫過於一直默默守住祭壇的阿儀。回想當初每日百人獻花,後來領展封壇,警方以限聚令為由禁止多人停留,甚至容不下一點燭光。如今她只能以打游擊方式,尋找空間偷偷悼念。過去一年,她在小小一個停車場內,見證着港人自由萎縮。
將軍澳街坊阿儀自言14個月前仍是「港豬」一名,直至22歲的周梓樂從她成長的地方失去性命,令她改變並化身成祭壇的守護者,每日風雨不改一放工便往打理祭壇。她觀察到蠟燭約三小時便會燒盡,於是校好鬧鐘,每隔三小時落樓燃點,只為兌現一句承諾——「『彥梓路』交畀我哋將軍將街坊,梓樂一定會有點燭光喺度。」她更與街坊將祭壇對出的唐明街改名「彥梓路」,期望彥霖及梓樂能夠如燕子般在天上自由飛翔。
阿儀憶述,祭壇最初是兩個大圓形,去年初被警方以夾斗車清走,後來街坊重建成三角形祭壇,隨即又被清空。之後發生大圍捕,警方又以限聚令趕人,慢慢街坊不敢公開悼念。每路經此處,她的內心盡是欷歔,「以前全部都係文宣,成個壆都係蠟燭,𠵱家冇晒,唯一一樣嘢多咗就係閉路電視。」
無法重建祭壇,阿儀堅持為梓樂守住一點燭光,每晚都跟警察及保安打游擊,「我會袋定幾粒蠟燭,幾個杯仔,圍繞住停車場搵個位點」,每當點燃蠟燭後,她會把握時間播幾首歌便離去,因為15分鐘後便有保安到場。
她笑言已被盯上,更曾因點燃蠟燭被控亂拋垃圾罰款1,500元:「貼嘢佢會告你刑毀,但擺地下佢最多告你掉垃圾,所以我盡量唔黐牆,擺地下。」
家人及街坊曾勸她別再冒險,她亦深明一點燭光並無實際作用,但對於一位大好青年無辜喪命,她就是放不低:「唔可以就咁算,我唔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