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絡言論空間再度收緊。國務院擬修訂已實施逾20年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把互聯網上不得發佈的「九不准」內容範圍擴大,並同時把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納入規管。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是內地用以監管網絡的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於2000年9月發佈並實施。當局早在2012年便推出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使用微博、博客、論壇等互動服務的用戶須實名註冊,但修訂此後一直未出爐。中共中央去年12月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再次提出要修訂《辦法》,以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的法律法規。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就此起草了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昨起展開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期。
新出爐的修訂草案共有六章54條,在總則表明制定法規是要「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修訂草案第26條有「九不准」,新增不得推翻社會主義制度,不得編造、傳播擾亂金融市場秩序、險情、疫情、自然災害、生產和食品安全等虛假信息,亦不得散佈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等。
此外,現行《辦法》僅規管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但修訂草案把規管範圍擴大至「利用境內外網絡資源向境內用戶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任何組織和個人。草案又列明,國家有關機構依法採取技術措施,阻斷來自於境外的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佈或者傳輸的信息。
澎湃新聞/《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