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國會】
【本報訊】美國國會山莊遭衝擊四人死亡,既被內地黨媒「抽水」,亦被中外網民拿來與前年7.1香港反送中運動衝擊立法會比較。中國外交部暗諷美方雙重標準,《環球時報》嘲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曾以「亮麗的風景線」形容香港社會事件,但多位學者認為港美「闖議會」背景完全不同難類比。有學者指,香港抗爭者是為爭取民主選舉,美國示威者卻阻礙民主程序,直指中方混淆視聽。
歐美主流傳媒昨大多以「暴徒」(mobs)形容以衝擊國會的特朗普支持者,《環球時報》英文版亦以「暴亂」(riot)形容,更大篇幅地報道中國網民的反應。「中國網民還記得,當香港的暴徒衝入立法會時他們感受到的痛苦和憤怒……美國政客稱讚這些暴徒的『勇氣』,西方媒體表揚了暴徒的『克制』,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甚至稱之為『亮麗的風景線』……現在這道『風景線』在美國上演了」
央視網文章指,華府的「暴亂」將「所謂的美式民主的遮羞布撕了個乾乾凈凈」,直指「美式民主正在全世界面前丟醜、破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在例行記者會上稱,華府的事件已造成四人死亡,反觀前年「香港警方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和專業,沒有一個示威者死亡」,認為美方一些人對兩地事件的反應和用詞截然不同,「值得大家進行嚴肅和深刻反思」,暗諷美方雙重標準。
另外,有線新聞網絡(CNN)駐港記者Will Ripley在Twitter發文,把香港示威者佔領立法會與特朗普支持者闖入國會大廈的相片擺在一起,並附解說:「雖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團體,但他們都同樣感到被邊緣化,甚至迫害,因而干擾他們不信任的政府。」但不少人留言反駁,其中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實力專案主任葛來儀直斥「比較完全錯誤」,因香港示威者非要策動政變,Ripley的不當論述「正中北京的官方論調」。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亦撰文直指這是十分不正當的比較,「一個是在休會期間,彰顯政權的程序不公義,現在證明立法會確是形同虛設;另一個是在會議期間,防止已經符合通過民主程序的結果出現」。內地媒體人賈葭也認同兩事根本不能比較,「衝擊立法機構這個事兒,美國和台灣不一樣,台灣和香港又不一樣。」
時事評論員梁啟智對本報稱,兩件事不應相提並論。「從目的看,香港的抗爭者的目的是爭取民主選舉,美國的『暴民』卻是在阻礙民主程序的進行」。他指從處境看,香港示威者在畸形政治格局下已無路可走,美國的選舉舞弊指控則已經過各方調查及審議。「我們不能說美國的『暴民』是在無路可走之下才採取激烈行動,他們的處境和香港的抗爭者沒有可比較之處。」
評論員劉銳紹亦稱,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皆譴責暴力衝擊國會進行民主選舉程序的事件,內地黨媒把港美的「闖議會」事件相提並論,是企圖把兩事性質混淆,達成全面否定西方民主的政治宣傳目的,但中共這種套路的對外宣傳在西方國家根本不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