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國會山莊與總統就職(安裕)

東西南北:國會山莊與總統就職(安裕)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大樓說不上處於華府巿區正中央,可是談到巿內各區位置,中心點卻通常從國會算起。國會位於華府的一條橫貫線上,西面是華盛頓紀念碑,再過去是林肯紀念堂。1963年,「我有一個夢」演說就是在林肯紀念堂前舉行,那天是8月28日,超過25萬人把這片地帶擠得水泄不通。至於華盛頓紀念碑,沿着外頭是一個大圓圈,隔幾步有一根旗杆,前總統老布殊去世,新聞照片就是下半旗的華盛頓紀念碑。

國會大樓很容易找,從聯合廣場火車站過來不遠就是。印象中,國會有部份區域開放參觀,大批旅遊巴士停在門前,大堂裏是一群群遊客,其實可以一看的不多,只是供拍照的「到此一遊」。不過,於美國立法系統而言,國會是中樞所在,535名參眾議員就在這條權力走廊短則兩年長則幾十年。周三特朗普支持者與警察爆發衝突的其中一處,便是國會大樓西翼外的空地,這裏也是四年一度總統宣誓就職的地點。按照日程,這個月的20日,美國下一任總統就會在這裏宣誓。總統手按聖經在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面前把誓詞念完,之後車隊就由這裏前往白宮,正式執政。

就職演說只講大而化之理念

總統宣誓就職其實沒甚看頭,但四年一度也算是這年的大事。不論是新任還是連任,都得到這裏做一次宣誓,念過誓詞之外,還有一些節目。總統將發表一篇就職演說,篇幅不能太長,因為正月的華府天氣絕對不是宜人,寒冷之外還可能下大雪,千把字長短合度,十來分鐘完成最好。這也不是談國家大政的場所,是講大而化之理念的適合地點,是考驗白宮撰稿人的重要一關。1961年甘迺迪宣誓就任,講詞出自白宮顧問索倫森,配合年輕的新貴總統,推銷他的「新邊疆」理念,當中有一句到今天仍然傳誦的「同胞們,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甚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甚麼(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索倫森是甘迺迪心腹,他在2008年出版的回憶錄用了8頁談及這一篇就職演說。如前所述,就職演詞不能長篇大論,如何言之有物很考工夫,上承下續,既要有歷史感,亦要舉目前瞻,當總統把心力投在演詞,捉刀人就得仆心仆命鞠躬盡瘁。傑弗遜1801年的首任總統就職演詞,把心機用在治療一場寸土必爭選舉引發的內部撕裂;1933年上台的小羅斯福,在大蕭條的惡劣環境下向國人保證走出貧乏。1961年這個年頭,二戰英雄艾森豪威爾8年總統任滿下台,美國由50年代轉進60年代,那是大學生人數超越農民的年代,也是美國在太空競賽落後蘇聯的日子。1960年大選甘迺迪險勝尼克遜,甘迺迪如何擺脫世家子兼支持度不足的死穴,就得看就職演說能否開出紅盤。

索倫森說,甘迺迪知道,就職這天要達致一個目標:把一個經驗青澀的新任總統變成一個人們歡呼的自信領袖。這篇演詞是索倫森和甘迺迪的合作結晶,從國內講到國外,由美國談到蘇聯。在冷戰氛圍滿天的六十年代初,甘迺迪在就職演說稱,「我們絕不因恐懼而談判,但也絕不懼怕談判(Let us never negotiate out of fear.But let us never fear to negotiate)。」一年之後的古巴導彈危機,美軍將領力主先下手為強,美國蘇聯只差一步爆發核戰,最後是美蘇密談化解危機。此役甘迺迪起初張惶失措,之後逐漸掌控情況,通過蘇聯駐美大使把訊息傳給蘇聯領袖赫魯曉夫,兩邊討價還價,最後和平解決。

然而,總統就職不一定在國會廣場,也不一定是在大選翌年的元月。1974年酷暑8月,尼克遜辭職下台,副總統福特接任。那時的美國一片混沌,水門越戰美蘇都是大塊頭的大難題,福特在這一時空適逢其會。就職禮在白宮舉行,福特的演說反映他實話實說的真性情。他說,自己是在人人傷痛的時候上台,這不是一篇就職演說,也不是爐邊閒談,更不是競選宣言,而是朋友間的率直對話。「同胞們,我們國家漫長噩夢已經過去,我們的憲法是有效的......(My fellow Americans, our long national nightmare is over.Our Constitution works)。」福特之後特赦尼克遜,引起猛烈批評,直接導致1976年大選角逐連任失敗。2006年聖誕翌日,福特以93歲高齡辭世,歲月變遷,人面全非,有評論認為,昔年的福特實是救了撕裂的美國。

還有兩個星期,今年的總統就職將在另一次美國撕裂之中進行。在缺乏信任的美利堅當下,2021年的美國能否走出2020年美國的陰影?拜登這一篇就職演說,到底會說些甚麼、民眾又將會如何看待?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