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日本球星桃田賢斗確診,日本羽毛球國家隊退出日前於泰國展開的世界羽聯巡迴賽。中國、日本都寧願為疫情而犧牲缺席此大賽,非常謹慎,事實上去年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體育盛事、比賽等相繼取消或延期,對運動員影響甚大。
近半年間,當知道疫情不會在短時間內離開後,大家對疫情採取不完全退讓的態度,嘗試在防疫措施下盡量維持應有的生活秩序,時進時退,因此一些體育活動及高水平的比賽,都爭取在持續檢測下繼續進行,例如亞洲各地的足球聯賽,英國更在封城下容許各精英運動繼續進行,曼城有多人確診下仍可繼續比賽。
的確,要在控制疫情及正常生活兩方面取得平衡並不容易,想時進時退,卻又有機會變得進退失據,就如一場足球比賽,死守必失,但狂攻又無法掩蓋身後的空位,一個反擊足以改變整場賽事,所以有多充足的數據都好,事實是沒有任何一方能必勝。
然而我們經常都說,願意進取地採取主動的一方,不管是在防守或進攻下,都在創造取勝的機會,都在爭取寶貴的主導權。因此現今足球,儘管沒有控球權,壓迫卻成了致勝的關鍵。就如列斯聯的「有前冇後,打死罷就」,就算輸了比賽,也贏得態度及球迷的歡心。
自從第四波疫情的洶湧,本地體育運動仍在停擺之中,對各精英運動員的打擊最大,隨時手停口停,而且歲月無情,當打之年隨風而去。同時,也令投資者更為卻步,往後日子更難鼓勵體育運動的發展。踏入新一年,希望大家繼續緊守崗位,做好個人衞生,好讓疫情減輕,亦寄望政府盡快讓精英運動員恢復訓練,他日為港爭光。
陳婉婷
前亞洲足協最佳女教練
周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