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攻港六年半來,在屢遭放蛇、的士業反對、法例不容下,難爭取合法經營,去年10月推Uber Taxi作「最後殺着」。本報發現,Uber連月來以低抽佣、額外獎金等優惠,吸納過千的士司機加入,進佔的士市場。不少Uber私家車司機直斥Uber厚此薄彼,擔心Uber Taxi將取代私家車。立法會議員形容推出Uber Taxi是「馬死落地行」,預計Uber私家車終會因政府嚴打而淘汰。Uber否認,強調兩類車種同樣重要。
記者:黎敬中 馮智敏 龔蕙芝 周子惇
前年3月Uber曾推Uber Flash,首與的士合作,隨機配對私家車或的士予搭客,的士業斥責該服務變相承認白牌車合法。為求合作,Uber去年10月底再推Uber Taxi,讓乘客只選擇乘搭的士。
「𠵱家九成九係Uber(客),今日做咗兩單街客啫。」的士司機偉哥指,疫情下收入大跌一半至不足二萬元,直至加入Uber Taxi,平均每日有逾20張Uber定單,收入更翻倍至近五萬元。Uber為鼓勵的士司機加入,只抽佣一成,遠較旗下私家車25%至28%低;更設獎金予達標司機,「(一星期)做咗超過100個order,就獎6,000蚊。」
的士司機小明稱,全因疫情才加入Uber,「希望賺得一蚊得一蚊。」另一司機達叔則指,現有七成生意來自Uber,笑稱Uber「自己搶自己生意」,就連以往反對Uber的車行,亦為旗下司機申請加入Uber。
Uber大舉改攻的士市場,除以銀彈吸納司機加盟,亦以較低車資吸引搭客,以馬鞍山前往將軍澳為例,的士起錶收費約186元,Uber X約收166元,而Uber Taxi則只需156元。
不少Uber私家車司機對此不滿,「我哋就捱生捱死。」司機嘉榮指市民不想搭的士才選Uber,「佢偏偏整個咁嘅嘢(Uber Taxi)出嚟……分薄咗囉」。若重新選擇,他寧願改駕Uber Taxi,仍在供車的他指Uber定單不斷減少,「甩咗架車就搵份full-time做。」
Uber司機Ben估計,約兩成客人因車資平轉乘Uber Taxi,怒斥Uber「冇諗過我哋嘅司機囉!」他認為「共乘」為Uber當初理念和賣點,如今卻為拉攏的士業而推Uber Taxi,擔心Uber終會放棄私家車市場。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透露,大半年前已向Uber建議應與的士業合作,否則難在港繼續經營,「講得難聽啲,馬死落地行,佢(Uber)放棄晒成個市場,咁不如(與的士業合作)賺少啲。」而且的士業有合作誘因,「𠵱家好多的士都冇工開,如果車主同司機滿意佢哋個daily intake(日收入),佢(的士業)死撐做咩啫。」田認為,Uber Taxi有助Uber維持香港業務,但料未來Uber私家車會因打壓而被淘汰。
有乘客對Uber Taxi有保留,乘客Tom指如純粹貪平,可電召「八折的」,除非便宜三至四成才會考慮Uber Taxi,「的士唔會因為咁服務態度好咗」。蔡小姐明言不會改坐Uber Taxi,「寧願貴少少舒服啲」。
Uber公共政策主管Richard Willder指,全港約1.8萬部的士,有過千的士司機加入Uber,的士和私家車業務,沒有相互侵蝕,的士業務亦非「救生繩」,兩種車都十分關鍵。他解釋,為的士司機提供「獎勵」,與Uber最初推廣私家車的做法相若,現已調整兩者分成差距。
至於去年10月增設的士業務,他指是Uber經長時間考慮和分析後才推出,與去年9月的非法取酬案終極敗訴無關;強調有研究顯示港人對Uber需求殷切,望可與政府對話,研究Uber合法的可能。
運輸署發言人指,政府鼓勵不同應用科技的使用,包括網絡或手機程式召喚出租汽車,惟載客取酬行為須合乎法規。對於Uber Taxi會否涉及違法行為,署方沒正面回應,僅指現行法例下,的士除可按錶收費,亦可提供預約包車服務,包車服務收費由提供和接受服務雙方自行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