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雲行蹤成謎之際,其商業王國進一步被收緊監管。《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中證監正考慮要求螞蟻集團交出消費者信貸數據,希望打破螞蟻在數據方面的壟斷。雖然這是馬雲長期反對的事,但他現時已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耀才證券研究部副經理譚智樂認為,分享數據勢打破螞蟻這方面的壟斷,削弱市場份額,加上要補充資本來做信貸業務,料其估值大幅下跌,不再是阿里巴巴(9988)的業務焦點。
《華爾街日報》接觸到監管情況的官員和政府顧問,他們透露內地監管機構認為螞蟻掌握了大量個人數據,甚至比負責貸款的銀行多,形成不公平競爭優勢,目前計劃推翻這種商業模式。選項一是要求螞蟻將其數據饋送到人民銀行營運的全國信貸報告系統,選項二是讓螞蟻與一間由人行控制的信用評級公司共享訊息。不過,目前未知監管方是否要求螞蟻交出全部數據,包括螞蟻用於分析客戶信譽的數據。
該報道又指出,馬雲去年10月下旬在一場公開講話中,抨擊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一項活動對金融市場及監管帶來衝擊,激怒了領導層,促使習近平親自致電要求調查。
雖然強制分享數據的消息目前未獲官方證實,但當局早前放風要收緊網絡金融業務,部份已在推進。人行在本周一召開會議,表明要加強互聯網平台公司金融活動的審慎監管,要求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落實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部署,連支付領域監管亦要強化,包括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種種內容,俱與螞蟻業務相關。
螞蟻集團應用程式目前擁有逾10億人使用,收集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借貸行為以及還款歷史等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做中間人角色,從100家商業銀行中取得資金,向貸款人發放貸款,效果猶如銀行承擔大部份借貸風險,螞蟻卻能過河濕腳。螞蟻又與長和(001)組成合資公司,在港經營港版支付寶「AlipayHK」,擁有逾200萬個活躍用戶,有關數據未知會否亦成內地當局的囊中物。
《金融時報》分析指,中央對馬雲旗下公司連番打壓,顯示出沒有任何個人或公司比共產黨更重要,而且截至去年8月的12個月內,約有5億名客戶通過支付寶貸款,監管機構理應擔心家庭債務上升給整個經濟帶來的風險。當局去年煞停螞蟻IPO,已損害其資本市場聲譽,大大破壞了投資者的信心,如私人企業成為鞏固國家政治動力的受害者,長遠使中國經濟發展受挫。
另外,路透社引述消息指,阿里計劃本月發美元債,集資至少50億美元(約387億元),是3年來首次。譚智樂分析指,當螞蟻在數據方面的壟斷優勢消失,生意量容易較過往下跌,惟更致命的是要增補資本以符合新規管要求,這更為影響收入增長,令螞蟻市銷率(PS)或PEG指標變差,拖累估值下挫,投資者目前轉為關注阿里的雲業務增長能否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