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去年7月11及12日舉行的民主派初選,港人無懼各種打壓和恐嚇,票站日夜大排長龍,最終逾60萬人投票。半年後,警方稱這場初選是非法手段意圖「顛覆國家政權」,拘捕組織者及參選人,又稱不會針對投票市民,若搜查中接觸到選民資料「唔會亂用」。負責投票和點票系統運作的香港民意研究所昨表示,所有資料已在初選完成後銷毀。有律師指出,警方大搜捕旨在嚇怕較溫和的市民。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昨表示 ,初選投票約60萬人的資料,包括硬碟、光碟及紙張選票,初選完成後幾天已經全部銷毀,呼籲參與初選投票的市民毋須擔心。律師林洋鋐指出,警方拘捕參選人士的理據不足,若要拘捕選民就更難,首先難以證明市民同意或支持「攬炒」,「(投票人)參與初選都只係唔想票源分散、想有整合名單」。他表示近期涉及港版國安法的被告均不獲保釋,變相「未審先坐」,不猜測警方是否藉機製造寒蟬效應,但實際效果似乎連參與初選投票、相對溫和的市民都要嚇怕。
受委託開發投票電腦系統及觀察選舉過程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在民主派初選的過程中屢遭針對和攻擊,初選前夕,警方突然闖上民研辦公室搜查,聲稱研究所的電腦系統被入侵,有警員資料懷疑外洩,又指控有人懷疑不誠實使用電腦,撿走多部電腦。民研最終如期舉辦初選。初選結果公佈前,網媒「巴士的報」率先洩露結果,外界質疑選民資料有機會外洩,當時鍾劍華解釋,全部投票人士的個人資料已加密,連主辦方也無法得知有關資料,即使黑客取得數據亦不能「砌出」一個人的完整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