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甚麼人最害怕傳媒追查?怎樣的管治者最着意削弱公眾知情權?運輸署查冊「篤灰」服務被各界炮轟損害傳媒獨立監察能力,特首林鄭月娥回應時卻形容向受查人告密「唔係一個好過份嘅要求」,更反問「去保護呢啲人,咁有咩錯呢?」記協批評林鄭將新聞工作與惡意起底混為一談,對此極度失望,促請豁免傳媒查冊的限制。
運輸署本月起推出新服務,車主可訂閱署方提供的電郵通知,若有人或機構申請查閱其車輛登記證明書,車主將獲電郵通知有關申請詳情。遭公眾質疑是向車主通風報信,避過傳媒監察。
林鄭昨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被追問有關安排,她指過去一年有很多經查冊找到個人資料後在社交媒體發放,使被查冊人「受傷害」,「我相信呢啲查冊功能,一般立法嘅時候係唔會包括調查式、甚至起底式工作。我唔係話傳媒做緊呢啲工作。過去一年多有好多經查冊搵到資料、之後喺社交媒體發放資料,令被查人受到傷害」。
林鄭續稱,運輸署只是在有人查某車主的資料時通知該車主,要求不過份:「都唔係一個好過份嘅要求,我認為係相當合理嘅要求。」她又笑着說看不到與新聞自由和通風報信有何關係,聲稱新聞工作者可以繼續按着法例和每一個部門的程序查冊,但未有承諾可獲豁免。
記者追問其所稱的「傷害」是否如有人被揭發僭建,跟着要糾正;又質疑推出涉及傳媒工作的改動時並無與傳媒溝通,而是單向宣佈。林鄭僅重申看不到運輸署就公眾查冊設立的行政措施如何影響公眾採訪,記者可以繼續查冊,只是需要通知被查冊人。
林鄭稱,措施需要平衡,在兩、三年前亦估不到個人資料會被「武器化」,現時有「新事物」發生,影響到香港部份市民,作為政府有責任在法律框架容許及不完全偏離原本制度設計目的下保護有關人士,「有咩錯呢?我睇唔到」。
林鄭堅稱新安排無損新聞自由,但先有港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因車牌查冊被捕,本報記者亦因查車牌被警方要求提供記者姓名及聯絡資料,協助調查。事實擺在眼前,但林鄭僅稱自己不懂評論有關個案,警方有很多個案,有任何疑問應向警方提出。
記協發表聲明批評林鄭將新聞工作與惡意起底混為一談,對此極度失望,促特首釐清事實,停止打壓調查報道的工作,在查核車牌資料的申報選項中加入「傳媒報道」,並須豁免此類車輛查冊的通知車主安排。
對於政府一方面聲稱記者可按既定程序查冊,一方面要求本報交出查冊記者資料,記協主席楊健興直斥「越嚟越覺得佢虛偽」,質疑有關執行部門與港府說法不同,目的只為削弱記者調查報道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同樣批評林鄭的說法意圖混淆視聽、誤導公眾。羅指記者因查冊而被捕被控,已是打壓新聞自由和公眾知情權的明證。他強調,車主個人資料已受《私隱條例》保障,新聞界查冊有其正當性,過去不少官員以權謀私、商界利益輸送,更是透過不同查冊制度得以揭發,反映過去的查冊制度保障公眾知情權之餘,更助市民監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