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衝擊經濟,個別業主劈價,務求盡快賣樓,豪宅亦不敵疫市屢見蝕讓。北角維港頌今年首宗二手成交即「見血」,原業主賬面蝕讓逾400萬元。
消息指,維港頌7座高層B室,屬實用面積1,317方呎的四房海景戶,原本叫價5,300萬元,放盤約一個月,減至5,000萬元賣出,呎價37,965元。原業主已移居外國,單位於2017年4月以5,424.4萬元向長實(1113)一手買入,持貨不足四年,賬面蝕424.4萬元或7.8%,若計及釐印費及佣金等開支,估計實蝕逾700萬元。不過,原業主當時可獲發展商提供樓價5%現金回贈。
市場消息指,鴨脷洲海怡半島錄得凶宅成交,為27座低層戶,實用面積516方呎,屬兩房間隔,望內園景,以617萬元成交,呎價11,957元。 原業主1995年以278萬元一手購入,於2003年收租期間,租客於屋內燒炭身亡,令物業變成凶宅,業主其後亦一直收租,現沽貨賬面獲利339萬元。雖然不少人認為住凶宅很可怕,但上述凶宅買家屬上車客,表明不介意,最緊要樓價夠平,而其剛買入的凶宅比市價平近三成。
九龍站擎天半島3座中層戶,實用面積633方呎,兩房間隔,因同層有凶宅,市傳成交價約1,400萬元,呎價22,117元,低市價約兩成。
美聯方吉和稱,屯赤隧道通車引爆購買力,今年首五天東涌錄23宗成交,較上月同期11宗急增一倍。其中藍天海岸2座中層F室,實用面積495方呎,兩房間隔,以720萬元賣出,呎價14,545元,創同類單位兩年半新高。單位於2014年5月以450萬元買入,這單位是父母買給女兒,惟女兒在外國讀書不回港,於是家人趁好價賣樓套現,六年賺270萬元。
美聯陳少鴻稱,馬鞍山中心1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375方呎,以600萬元平賣,比市價平約50萬元。原業主2017年以545萬元入市,夠三年「SSD」鬆綁即沽貨,賬面賺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