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傳媒死在我們手上(梁啟智)

別讓傳媒死在我們手上(梁啟智)

有線中國組原有班底於去年底正式離職,香港和世界都失去了扎實理解中國另一面的渠道。有線中國組的終結令人惋惜,除了因為他們本身的工作扎實,也因為他們的離去並非孤立事件。自特區成立以來,因為制度上的民主缺失,港人對傳媒為民發聲的角色特別着緊。然而同樣因為制度上的民主缺失,傳媒要保持專業獨立也變得越來越困難。隨着大眾媒體不斷被紅色資本收買馴服,今天香港的媒體生態早已大不如前,有線中國組只是最新近的受害者。

為甚麼每次有媒體被噤聲,都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為民主社會依靠多元的言論空間。民主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容許自我修正,而沒有不同的聲音我們便無法通過公開辯論去辨識有甚麼東西應該改變。有些觀點儘管離經叛道,但隨時代變遷或許有日會有值得思考之處,不應隨便禁絕。因此,個別媒體固然可以自由選擇說或不說甚麼,擁有公權力的政府要限制或就言論施壓時卻必須慎之又慎;真的要介入時亦要做到一視同仁,不可以這邊按個點讚就說成是勾結外國勢力,另一邊卻對「殺無赦」網開一面。

現今香港面對的是一個不斷收窄的言論空間,因此只要是做任何主旋律以外的事情,已經值得支持。這樣說其實有點可悲,畢竟在一個真正自由的社會,「想做甚麼就做甚麼」本身不需要被慶賀。如果我要把我的頭髮染成藍色,我不應該有需要強調這是基本人權所保障的表達自由。可惜當人人都要表態效忠的時候,亂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已是一種異議。

話雖如此,對於新聞和時事評論,我認為在異議之餘,還得再加添一個前設:求真。新聞的功能是要讓公民可以更好地參與社會,讓我們的參與不是建基於無知或者偏見,所以真相永遠是新聞的第一忠誠。這樣說好像有點老生常談,但正如「黃藍是政見,好食是良知」,我們不可能永遠無限量支持一家難食的黃店,亦不應該只要見到一家傳媒自稱反對專制便可縱容對方不問是非,或者日日販賣煽情,求真才是一切的基礎。

我希望大家讚揚有線中國組的時候,不僅是基於他們的敢言,更是基於他們的求真。很不幸,過去大半年隨着一眾網上名嘴的興起,香港的媒體生態卻和求真精神越走越遠。這些名嘴很敢言,但他們當中不少人對求真的要求甚低,各種道聽途說的傳聞只要合乎他們的主觀願望便大講特講,卻不考究這些說法有多扎實。回想當年亞視誤傳江澤民死訊一直被輿論取笑,今天一眾網上名嘴這天說習近平連夜逃亡,那天說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最後沒事發生卻仍可繼續坐擁數以萬計的點擊收視。而當主流媒體的報道和網上名嘴的吹噓有直接矛盾時,很多人的即時反應都是主流媒體被收買不可信,卻無視網上名嘴如何一次又一次的預言落空,說明他們營造的世界觀已嚴重脫離現實。長此下去,我擔心首先殺死香港傳媒的未必是專制極權,而是我們自己。

編故事容易 求真相困難

求真很昂貴,要花很多資源和經驗去辨識甚麼值得講、甚麼不值得講。然而今天的媒體生態,卻是當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判斷一件事情沒有根據不值得講之後,網上名嘴便會反過來拿「主流傳媒不會告訴你」來大做文章。而當公眾普遍不信任甚至敵視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判斷,寧願在網上名嘴的旗下圍爐取暖,則就算沒有打壓也不見得認真的媒體可以生存下去。

如何判斷一個媒體是否可信?很簡單,你看他們肯不肯道歉就知道。再嚴謹的媒體,總會有犯錯或不足的時候。如果這時候發言者願意道歉,就代表他認為真相比他自己的面子重要,那麼這個人就值得信任。相反,如果發言者認為他自己的面子更重要,那麼問題就大了。一些他曾經大事報道的事情,後來發展的方向不如預期,他會不會逃避結果當作沒有說過?或更嚴重的,他為了開脫,編出一個更大的陰謀論出來,大話蓋大話,欺騙支持者之餘也欺騙自己?

要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我懷疑香港媒體生態的惡化,並不單純由政治壓力所造成,觀眾自己恐怕也要負上一點責任。專業的傳媒人失去了本來的據點,大可以自立門戶東山再起,但前提是觀眾本身願意持久支持,而這點建基於公眾本身對傳媒的質素有所追求。編故事容易,求真相困難;編故事可以討好觀眾賺點擊率,求真相隨時得罪觀眾引來群情洶湧。我們自己的媒體習慣,決定專業傳媒人的未來。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