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承接去年尾強勢,今年首個交易日即獲北水力撐,港股通昨錄多達135億元淨流入,推動恒指紅盤高收升241點。多隻內需及科技股落鑊,安踏(2020)、蒙牛(2319)創上市新高,連升四日的小米(1810)亦升逾6%,以收市價計共七隻藍籌股破頂;分析預計今季大市向上,有望重上兩萬九關。
新一年首日開市,恒指昨早低開144點,隨即拗腰造好,午後最高升271點見27502點,收市紅盤高報27472點,升241點或0.9%,主板成交金額1,826億元。
市場「炒股不炒市」,指數重上去年2月20日水平,但多達七隻藍籌股升上上市以來新高;其中港交所(388)繼續炒中概股回歸香港上市概念,昨日升3.95%至441.8元。市場對友邦(1299)於內地的發展前景感樂觀,抵銷友邦將於恒指佔比下調的負面因素,邁向百元大關,昨升3.74%至98.55元。
除此以外,資金繼續炒中資內需股,七隻創新高的藍籌股中,有四隻為內需股,安踏、蒙牛分別升3.34%及2.14%。內需加科技概念的小米獲北水力撐,淨流入約6.7億元,升幅更達6.18%;舜宇光學(2382)升幅亦有4.3%。最後一隻創新高的為藥明生物(2269),雖然遭控股股東WuXi Biologics Holdings套現近80億元,惟昨日仍有0.39%升幅。
東亞銀行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李振豪解釋,國內肺炎疫情受控但環球疫情未改善,由於農曆新年臨近,市場預期對內需股業務會有明顯改善。另外李振豪指出,美滙指數跌穿90,令資金從美元區流到疫情受控的亞洲市場,不單香港,日、韓股市都錄得升幅。
國際資金流入香港,北水更是狂掃港股,昨日北水淨流入高達135億元,為互聯互通開通以來第三高;騰訊(700)繼續是資金熱捧對象,昨日淨流入達32億元。除此以外,北水亦撐住面對美國除牌風險的中移動(941)、中海油(883),兩股共有30.3億元淨流入。
市況暢旺下,陸續有股份趁高抽水,藥明生物加上海吉亞醫療(6078)、錦欣生殖(1951)、建滔積層板(1888)及中國東方教育(667),五隻港股單日配股套現逾百億元。
至於恒指全年目標,市場普遍預計恒指於今年首季有望重上到去年的29056點高位;五間大行目標範圍由最低的瑞銀估計28500點,至最高的花旗估計30054點,普遍看好的板塊為新科技股、醫療股及消費股。
中國通海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阮子曦指出,資金正流入香港,於2月恒指改革前,有望被納入的股份會被熱炒,帶動整個市場氣氛熾熱,短期未會推上30000點的原因,是內地有收水風險,「中央唔炒股,淨係睇盤數,經濟數據好咗就會收水」。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則預警另一個風險,就是新納入恒指的股份未必為指數帶來上升動力,「入指數嗰刻股價都唔低,唔會好似友邦、騰訊咁入指數後才增長,故此只能帶動恒指有波幅冇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