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零售跌4% 業界:新春不樂觀

11月零售跌4% 業界:新春不樂觀

【本報訊】政府統計處公佈去年1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87.28億元,按年跌4%,勝市場預期的跌7.4%。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現時市民消費較謹慎,對農曆年市道不樂觀,料今年拜年活動減少,送禮生意受影響,或影響超市生意。

1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87.28億元,按月升4.7%;去年首11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則按年跌25.3%至2,951億元。按零售商主要類別,按年跌幅最大為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16.07%;其次為衣物及鞋類跌14.12%;百貨公司跌12.35%。耐用消費品則一枝獨秀升21.32%,銷貨價值為67.03億元;超級市場則升1.58%至43.7億元。

政府發言人解釋,11月零售銷售按年跌幅收窄,主因耐用消費品零售商銷售明顯上升。但政府指第四波疫情自11月後期影響本地消費氣氛,零售業短期內仍充滿挑戰。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去年11月零售氣氛較10月緩和,惟11月下旬禁堂食及限聚令再度收緊,影響12月零售氣氛。她稱疫情下市面人流不俗,但消費的港人不多,「唔係話香港人冇錢消費,係有錢喺袋,但都會謹慎。」

拜年減少或影響超市

展望今年1至2月農曆新年消費,由於第四波疫情未完結,她對市道不樂觀,個別類別如服裝、食品店銷情或比12月理想,惟疫情以來生意暢旺的超市,她對此轉為悲觀,因去年同期疫情尚未爆發,料今年拜年活動按年大幅減少,送禮生意受影響,各零售店入貨量會更審慎。

謝太又引述協會調查指,有44%的會員公司的分店於去年12月即使未完租約亦選擇停業,另有逾40%租約完結選擇結業。調查指今年首季有逾58%會員公司認為,旗下介乎低單位數至20%的分店將會結業。謝太重申希望業主考慮免底租方案,以及政府加碼提供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