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辦卸責 屈古諮會一刀切拒評水缸

古蹟辦卸責 屈古諮會一刀切拒評水缸

【本報訊】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拆卸工程引起全城關注。文物保育專員事後承認敏感度不足,又稱古物諮詢委員會曾於2017年將水缸列為不作評級構建物,因此古蹟辦無跟進。但本報翻查當年古諮會會議紀錄,發現會上並無討論相關配水庫的水缸,僅提到港大一個鐵板水缸因不屬構築物而暫未能處理。有團體批評古蹟辦誤導公眾,「自己漏咗招,仲要揑造原因去卸責」。而水務署表示,今日展開主教山配水庫臨時加固和整理工程。

本報翻查2017年古諮會會議紀錄,均沒提及主教山配水庫設施。本報再翻聽同年3月古諮會會議錄音,該會曾討論31個不屬於一般構築物涵蓋類別的項目,唯一與水缸有關為「香港大學道及旭龢道交界八角形鐵板水缸」。該項目屬一個約兩米高的八角形鐵皮水缸,是港大早期儲水設施一部份。

時任古蹟辦執行秘書的蕭麗娟會上提到,現行機制下,無法處理「例如山坡上導航標誌、某地方嘅水缸、石碑等」項目,希望先處理其他項目。時任主席的林筱魯指此類項目大部份屬政府擁有,沒有受到工程影響,古諮會最後同意將有關名單列為不屬於一般建築物涵蓋類別。

本報查詢兩名當時有出席會議的委員,包括古諮會委員黃比及趙雨樂,二人稱無印象曾討論水缸事宜。趙認為古諮會「唔會一刀切話水缸唔討論」。

水務署今加固

當年亦有旁聽會議的「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亦稱沒有印象曾討論主教山配水庫,認為當局說法明顯有誤導,又指古蹟辦將主教山配水庫視作當年的港大水缸而不作評級,不合理亦十分牽強,「今次說法係逃避責任,拉古諮會落水,自己漏咗招,仲要揑造原因去卸責」。促當局交代。

水務署今日展開主教山配水庫臨時加固和整理工程,以進行復修和保育工作。臨時加固工程主要包括支撐減壓缸頂部有潛在鬆脫可能的部份混凝土板塊、磚拱和其他有潛在危險的結構部份,該署會整理早前拆除的破碎石塊磚頭,以便將來用作復修;並在減壓缸頂部洞口設置臨時覆蓋物,以防止內部結構暴露於陽光下和出現其他風化影響。按紀錄,深水埗食水配水庫減壓缸於1904年建成,水務署於1952年在缸內加建現時所見的混凝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