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央企的最大敵人(劉細良)

文化央企的最大敵人(劉細良)

據建制傳媒報道,中共中央擬在香港組建「文化央企」,提升「軟實力」,要在文化產業方面「推動人心回歸」,將由香港中聯辦進行籌建,資產逾千億港元,預料今年上半年正式開張。據說這家被視為「巨無霸」的中共文化央企,其實是在將香港現存的中資出版業丶電影丶傳媒丶印刷及新媒體整合,打正央企名號走上台前。

據報聯合出版集團、《紫荊》雜誌、銀都、中華文化城等中資機構,在這四家企業之上,再增設一個管轄公司,不排除日後再加入其他文化企業;總資產高達千億港元以上。報道指,最受矚目的是,聯合出版集團旗下尚包括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三中商)、萬里機構、新雅文化等多家出版機構。究竟三中商盤數係點無人知,估值千億以上,相信磚頭物業居多,因為出版及書店零售,營運收益唔使中央補貼已經好彩。銀都唔知冇拍戲幾耐,《紫荊》有幾多人睇,相信同《亞洲週刊》叮噹馬頭。將過去60年中共在港文化機構包裝重組後,除多了一班內地派來的企業高管,取代馬逢國這類香港人之外,有多大作用推動民心回歸?

今次整合由中聯辦秘書長文宏武作操盤手,真正的意義在於顯示共產黨已經視香港為解放區,幹部直接上前線指揮,不再遮遮掩掩做地下黨白區工作。紅色文化幹部南下坐鎮香港,除了文化央企大動作外,早前有報道指中央政法委政法綜治信息中心副主任鄭琳已經空降西環,擔任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不排除熟悉工作之後正式執掌宣文部。目前已經出現了黨媒治港的情況,由文匯、大公公開宣示政治指令,然後由特區官員跟從,特區首長正急速矮化成東莞市長,以至深圳龍崗區長。

左風凜冽 不可能收服人心

從北京角度來看,自1997至2019,香港建制派爛泥扶唔上壁,換了又換特首,民建聯小頭目又已安插到問責班子,結果政治問題還是越搞越大鑊,於是把心一橫,把這幫食愛國飯的keeper一腳伸開,親自上陣。究竟京人治港好?還是山寨版港人治港好?其實主要看政策是否對頭。左風凜冽,無論是京人好丶港人好,甚麼人也不可能成功收服人心。香港畢竟是國際城市,「中國模式」成效有限,我從不懷疑國家隊宣傳機器有無窮盡資源,但在全球資訊革命時代,人人可以是KOL時,這些文化央企「千億資產」又有何用呢?

軟實力是比拼意念及論述能力,而不是靠千億硬件,一張報紙影響力,比不上一個棟篤笑藝人,究竟除了黨八股外,還有甚麼論述可以爭取民心?可以吸引年輕人?當一個八十年代叫「阿叻」的失敗藝人忽然上位成為建制代言人,多恐怖!為周栢豪洗底,最令人惡心不是扮黃變扮藍,而是由阿叻來「加持」,並且用上老土不堪的「母子論」形容中港關係。

未來文化央企即使有無窮無盡的資源,爭取軟實力方面即使多努力,多麼有隊形,最後也比不上一個叫阿叻的破壞力。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