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出錢,搵知名學者,寫套《香港志》,聲稱係「客觀」嘅香港歷史,「完全無政治色彩」。
首先,寫歷史,冇樣嘢叫好「客觀」。十萬呎菲林擺喺你面前,有九十個鐘播映時間,下星期上畫,你點都要剪裁,一剪裁,就係主觀,除非你隨機咁剪。
電影剪裁,每一格,都係為咗講好個故事。同樣道理,歷史書每一個選擇,都係為咗服務個主題。所以,寫歷史,本來就係非常政治嘅一件事。
電影剪裁,每一格,都係為咗講好個故事。同樣道理,歷史書每一個選擇,都係為咗服務個主題。所以,寫歷史,本來就係非常政治嘅一件事。
馮睎乾話,佢隨意揭揭董建華本嘢,都搵到幾個風格強烈嘅剪接,例如講「文化的南流與北傳」,蔡元培、陳寅恪、張愛玲、周潤發、張國榮、周星馳等人得一句,大疆創辦人竟然講足二百隻字。
為政權主旋律服務,就一定係用大中華膠剪接。大中華膠剪接,好容易認,正如呢本作者自己吹捧,係由「七千年前新石器時期」講起。七千年前!七千年前嘅人類喺呢塊荒石上高,用乜嘢方法曬鹹魚,解釋得到香港開埠以嚟啲乜嘢?冇嘢。
咁講七千年前嘅嘢嚟做乜?董建華話,係表達「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不可分割的命運相連⋯⋯啟發港人,為香港譜寫更輝煌的新篇章」。
即係想你睇完成套書嗰2,500萬字之後,好有感觸咁諗:香港真係自古以嚟都係中國一部份,我都要為國捐軀!
政治同歷史密不可分。你睇最政治嘅憲法,香港基本法第一句:
「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後被英國佔領。」
就係借用歷史,作為中国殖民香港嘅基礎根據。
想像一下,如果改用呢個剪接:
「有人話香港自古以來係中國的領土,不過自古以嚟經歷咗咁多年,直到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之前,都只不過係有兩千漁民嘅爛石一塊,冇人識,因為連「香港」個名都未有。相反,英國喺呢塊爛地創立香港之後,短短一百五十年間,香港就成為八百萬人嘅世界級城市。」
幫政權塗脂抹粉,唔一定要老作,只需要剪接嘅時候巧妙咁隱X揚Y,去影響讀者嘅格局比例感,改變讀者嘅認知結構。健全嘅認知結構對政權冇好處,只會阻住佢去sell啲国恥教育、中国夢。
同一個資訊,跌落唔同嘅認知結構,可以得出相反嘅結論。所以有人真心相信二百萬人反送中係收外國錢,因為呢個係「鬼佬亡我之心不死」国恥論認知下嘅合理推論。
好多時去到某啲關頭,有人就會慷慨激昂咁拋出一句「歷史自然會還一個公道」。但當然,歷史唔會真係無端端「自然」還一個公道,邊度有咁便宜?邊度有唔使爭取嘅公道?
想喺歷史上攞返個「公道」,就要有力量去編寫、保存、推廣「去大中華膠版」、「Hong Kong is Not China版」、「反愛国愛黨版」等等。係,董建華套嘢係好可笑,但恥笑嘅時候,諗一諗,如果由得套嘢變成五十年後嘅人嘅共識,就唔係咁笑得出。
撰文:宋漢生
fb : sunghs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