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方集】私產在大陸有前途嗎 - 張宗永

【圓方集】私產在大陸有前途嗎 - 張宗永

浙江省市場調查局進駐阿里(9988),不到一周便完成調查。據稱阿里「積極配合,自覺調查」。

有段日子,我進國內書店時,總躲不開馬雲馬老闆的音容,桌上都是放他做封面的書,他的錄影帶整天都在播。我念完MBA之後,不知為何對商管的書很抗拒,書店變成了馬老闆的私人特賣場,很沒趣。但話說回頭,政府查阿里,事出有據,不是壞事,但背後那種狂烈的道德棒子,卻是開倒車的。

調整消費者和平台的關係是世界潮流,中國國家隊的強勢進場,或多或少反映近年習主席強調的國進民退策略。官府調查螞蟻,據說甚得網民支持,消費者和互聯網經濟商的關係一直是有點撲朔糢糊,亦是一變化中的關係。

互聯網面世之初,其商業模式一直是免費為用戶提供服務,但要求用戶將個人的資料提供給平台,平台利用這些大數據慢慢建立壟斷地位,建立慣性和黏性之後,消費者要撤離這關係便要承擔很大的不便。

地方越小 行業越踩界

有人謔稱這種關係是毒販和吸毒者的關係,我個人較傾向於是電商付錢購買消費者的數據。另方面,消費者亦可以免費享用電商提供的服務,一買一賣,明碼實價,亦為第三方提供競爭的機會,價高者得。

有一次,我和一班北大清華畢業生飯敍,他們很早便下海做生意,大部份都做得很成功。另外亦有一些專業人士,包括為中國企業做IPO的律師。我們談天胡扯,不知是誰人問了一個問題:「在中國生意到底要做到多大,才無可避免地要官商勾結?」大家開始亂拋答案,十億、一億、甚至有人說是一千萬。

當然這答案是取決於你到底是做甚麼生意?在哪個城市經營?一般來說,地方越小、行業越踩界,便越需要官方支持和配合。曾幾何時,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證明私有產業才是經濟發展的長遠動力。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