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山友辦線上跑步賽用腳聯署 為堅守大嶼發聲

話題:山友辦線上跑步賽用腳聯署 
為堅守大嶼發聲

港府硬推填海逾千公頃的「明日大嶼」,財委會上月通過相關計劃的五億五千萬港元前期研究撥款,大白象工程正式上路。民間組織奮起反對,山友阿蘇及阿蔥自覺除生氣外,亦可為守護大嶼做得更多,二人去年十一月發起「我哋真係好鍾意食魚HKUTML」(下稱HKUTML)虛擬線上跑步賽,提供九條大嶼山遠足路線,籲港人參與並親身感受大嶼山之美,同時帶出反對填海的訊息。人微言輕,二人仍堅持不問結果,盡力發聲。

記者、攝影:許嘉明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武漢肺炎令體壇停擺近一年,大部份本地賽因疫情取消,即使不少團體舉辦虛擬線上跑步賽,跑山年資約二至三年的阿蘇和阿蔥,同樣覺得欠缺實體賽下,訓練也失去動力。與其漫無目的地跑,向來關心明日大嶼這項計劃的阿蔥忽發奇想,盼透過虛擬跑步賽為守護大嶼出一分力。其好友阿蘇卻認為二人並非名人,倒不如善用互聯網的影響力,集合一班山友之力「用腳聯署」。

■Phylix以獨木舟環大嶼山時,曾經過青馬大橋。

九條路線涵蓋知名景點

二人籌備的HKUTML在去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六日舉行,為讓港人親身感受大嶼山之美,她們特意在fb及ig等社交平台開設專頁,並提供的九條遠足路線(見另文),當中包括在昂坪只得兩公里合家歡等級的「大佛小魚」,以至專為山友而設、全長約一百公里的魔王等級的「環大大魚」。路線涵蓋大嶼山多個知名山野景點,參與者走畢路線後以手機程式記錄活動,並將紀錄截圖上傳至社交平台,標註「HKUTML」便算完成。

訪問當日,阿蘇和阿蔥相約在梅窩集合,邊行邊介紹從梅窩走到老人山的路線。問二人這條路線可有特別之處,阿蔥表示沿途可一覽大東山、二東山及鳳凰山等名山外,取名「老人嶼魚」也希望跟名著《老人與海》作呼應盼身體力行,為守護大嶼繼續發聲:「老人與海這故事是想反映一個百折不撓的精神。帶出為挑戰自己,為自己堅信的理念而戰鬥的訊息。」她續指,另一路線「大澳釣魚」也屬老少咸宜的郊遊路線,參加者可欣賞大澳的漁村風貌,亦可看到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基建。提到這些大白象工程,她也不禁想到明日大嶼及將被填平的海域:「我們可欣賞到大澳的漁村風貌,又見證到有大型基建、有港珠澳大橋,那海洋會變成怎麼樣?我們可想想,如果起好了明日大嶼,海面又會變成怎樣?」

大嶼山比想像中更美麗

至於向來熱愛戶外運動的Phylix決定響應反填海主題,跟好友花了三日兩夜,以獨木舟環嶼一圈。她最難忘的是在首日看見中華白海豚:「其實出發前心裏都會想,會否給我幸運地看見中華白海豚?大家平日在大澳給數十元出海,都未能看見任何影蹤,但第一日就給我們遇上兩、三條中華白海豚。」Phylix由東涌出發,經過大澳、分流、芝麻灣、坪洲,最後返回東涌,她表示感受最深的是大嶼山比想像中更美麗:「我真的是第一次在海上慢慢感受大嶼山,尤其是大嶼山較少人住,很多自然景色未被破壞,可以保持原貌。我最後經過欣澳那些地方,全部已經有機場、避風塘,出現極大反差。」

早在二〇一一年,政府委託奧雅納工程顧問(香港)有限公司研究撰寫「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策略性環境評估報告——填海選址行政摘要」。大嶼山資源和物種豐富,報告指除中華白海豚外,喜靈洲西有本港獨有的鮑氏雙足蜥,長洲南周邊是江豚出沒熱點、海濱保護區、馬蹄蟹區、產量高的成魚生產區,南丫島北有珊瑚區和養魚區,青洲仔東扒頭鼓是白腹海鵰的重要棲息地,而交椅洲則有珊瑚群。可想而知,若明日大嶼計劃完成,填海達一千七百公頃後,生態環境皆會被破壞。

■阿蘇和阿蔥 為活動設計海報,為守護大嶼發聲。

望政府珍惜獨有資源

阿蔥直言自己並非盲反一切工程,但她盼港府珍惜香港獨有的天然資源。她重提港府二〇一六年以助保育中華白海豚及其棲息地為名,在大嶼山以北興建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但實際上卻毫無作用:「多了海岸公園,中華白海豚一樣由二百幾條變到只餘三十至五十條,這樣保育並沒意思。」她盼當權者重新審視明日大嶼或其他填海工程:「或是我天真,我極希望當權者認真考慮,到底對香港來說甚麼才是最重要資產。」或者在疫情期間港人未能外遊下,也開始在本地登山郊遊,逐漸發覺香港自然之美。阿蘇笑言跑山令自己接觸大自然多了,亦發現香港有很多不同特色的山脈,景色可媲美歐洲。

疫症期間,政府推出限聚令,港人難以聯群結黨參與HKUTML等線上跑步賽,但賽事在去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六日這段正式比賽期間,共錄得八百一十五人次參加,而累積里數則為二萬二百七十三公里。雖然官方賽期完結,但仍有不少山友在十二月繼續登山,為守護大嶼努力。阿蔥坦言縱使這項活動只得數百人參加,但從中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人,讓她明白在守護大嶼的路上並非孤身一人:「我們透過社交媒體認識,發現大家的信念極相近,這樣就會知道有很多同路人,我並非自己一個那麼孤單。我覺得在這世代有這種感覺十分重要,也是支持我們的動力。」

只盼填海破壞減至最低

跑步、打卡這些活動或者未能阻止港府硬推明日大嶼,阿蘇也坦承「不會天真到覺得舉辦了這個活動,就可阻止填海這件事發生」。但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所言,生而為人並非注定要被打敗的。即使面對嚴峻考驗,你仍要想憑現有的一切,自己可以做些甚麼。阿蘇強調即使明日大嶼來勢洶洶,但自己舉辦HKUTML仍有意義:「我們希望有一個途徑表達(意見),其實現今社會上有很多民間聲音,都正在設法表達,大家都是用自己的方式盡力做。並非只是想得到一個結果才去做,而是想盡力做好一件事,過程才是最重要。」阿蔥補充明日大嶼只通過前期撥款,若市民毫不關注,港府便可為所欲為:「如我們可集合更多力量,很多人一起關注,那政府在研究時可能會就填海及破壞自然那部份落多些少工夫。」即使大嶼山終被大幅填海,但她指仍可透過這次虛擬跑親身感受到這個地方的美好,並化成記憶長留心中。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守護大嶼九條路線

「我哋真係好鍾意食魚」在網上提供九條路線,讓全香港市民免費參加,以行動支持留住大嶼。當中由2公里平路到100公里「魔王級」山路都有。山友除了量力而為,選擇自己能應付的路線之外,也要為行山做好準備,切勿貪方便只用Google map,應先下載行山手機程式及離線地圖,避免意外迷路。

路線1:環大大魚

簡介:傳說中極限級「食魚」路線,可環繞大嶼山一圈。

長度:100km 攀升:2,900m

難度:魔王級 地點:大嶼全島

路線2:高山美魚

簡介:這條路線適合有初階跑山經驗的人,沿途會經過薄刀屻、三山台、蓮花山,也會經過遍地芒草的大東山。

長度:16km 攀升:900m

難度:健兒級 地點:東涌

路線3:環細大魚

簡介:「環大大魚」的簡易版,同樣環大嶼山,但山路和攀升較少。

長度:63km 攀升:1,300m

難度:挑戰級 地點:大嶼全島

路線4:老人嶼魚

簡介:有指從貝澳望過芝麻灣半島的老人山,就像有個老人家在仰望天空,山友可欣賞大自然的奇妙之處。

長度:16.5km 攀升:700m

難度:健兒級 地點:梅窩

路線5:生劏大魚

簡介:另一條魔王級路線,令山跑友聞風喪膽的大嶼兩極挑戰。雖然全長只得50公里,但總攀升有4,000米,而到達終點分流燈塔後,仍要跑七公里引水道,回到石壁才能乘車離開。

長度:50km 攀升:4,000m

難度:魔王級 地點:大嶼全島

路線6:彌勒金魚

簡介:一家大細到大嶼山行山,可以嘗試這條合家歡路線。此路線從昂坪出發,圍繞彌勒山行一圈,能欣賞到鳳凰山、昂坪大佛及心經簡林之餘,行完亦可食齋菜,或到附近的寺院市集逛逛。

長度:6km 攀升:300m

難度:合家歡 地點:昂坪

路線7:大澳釣魚

簡介:這條路線經過牙鷹山、萬丈布等比較冷門的景點,可以欣賞大澳水鄉。

長度:8km 攀升:350m

難度:郊遊 地點:大澳

路線8:大佛小魚

簡介:若希望身體力行,參加HKUTML的活動守護大嶼,但又怕力有不逮,便可行這條全長僅兩公里、全部是石屎路平地的路線,沿途可看到天壇大佛。至於完成路線6「彌勒金魚」仍有餘力者,亦可考慮一併完成這條路線。

長度:2km 攀升:30m

難度:合家歡 地點:昂坪

路線9:東涌怪魚

簡介:若不能上山,HKUTML的搞手亦鼓勵大家到東涌跑步。

長度:6km 攀升:N/A

難度:路跑型 地點:東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