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港人悲觀失生趣

逾半港人悲觀失生趣

【劍橋研究】

【本報訊】武漢肺炎肆虐近一年,連帶失業率推高至6.3%。有調查發現,逾一成受訪港人因疫情失業,當中50歲以上的年長人士失業風險較20至29歲的青年高出超過兩倍。調查亦發現,港人對前景悲觀,精神健康大幅倒退,五成半受訪者更不再感覺到生趣。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團隊去年6月至8月期間,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719名港人,了解他們疫情下工作質量的改變及精神健康,當中528人完成所有題目。調查發現,12.3%受訪者因為疫情失業,當中50歲以上的年長人士失業風險比20至29歲的青年高出逾兩倍。部份受訪者指出,疫情爆發令他們工作時數大幅減少,平均每周失去14小時;另有46%受訪者對前景悲觀,認為會在未來半年失業。

研究團隊指出,港人精神健康大幅倒退,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五項精神健康指標,逾半受訪者在疫情期間四項指標明顯下降,其中多達62%受訪者不再感覺快樂和心情舒暢;有55%受訪者不認同每日生活充滿着有趣的事情。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廖康宇稱,數據反映去年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以及一連串社會事件均對本港打工族的精神健康有嚴重影響。

羅致光隻字不提解決失業

面對失業人數高企,政府未有對症下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發表網誌,指現有的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會因應明年7月試行的津貼計劃,為非公屋合資格住戶制訂較寬鬆的入息上限,惟隻字不提如何處理失業問題。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留意到疫情令中老年的失業人士增加,涉不同行業,如廚師、部長等。其中一個求助個案是月入近四萬元的餐廳經理,疫情下成為失業大軍,只能找到搬運散工。

施直指在職家庭津貼未能幫到失業人士:「𠵱家嘅失業情況係完全搞唔掂,根本就幫唔到佢。失業幫唔到、開工不足又幫唔到,唔夠工時就乜都冇!」她認為政府有必要設立失業援助金,津貼額應為每月正常收入的80%,並以1.6萬元為上限,最多可申領六個月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