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系列:加國自助篇】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兩歷移民大潮,大家未必趕上,別擔心,據說上帝給人三次機會,時局亦然,英國內政部預計未來五年超過100萬港人移居英國。現時社會大抵分作三類人,最上層錢走人不走,中產們人財皆不留,低下層家財縱不多,想辦法腳底也抹油。
如果英國是港人移民新興市場,加拿大可算老字號,正當全世界移民努力適應新環境,打拼新生活,我們老是離「加」出走,回流賺錢,全港有30萬加籍人士,數量冠絕亞洲,現象獨步天下。facebook專頁「楓之谷」正正為了這班人重投楓葉國而設,谷主Peter寄語港人,加拿大不可怕。
撰文:陳亭君
移民潮下,林子祥的舊歌出奇地應景,比如這段:「昂然踏着前路去,追趕理想旅途上,前行步步懷自信,風吹雨打不退讓。」30年前Peter年僅十歲,隨父母離港遠走多倫多,不料今時今日自己成了很多人的希望,請教他移民門道者眾,由此贏得「Peter神」寶號,他這樣形容港人求去之心:「如果今天你給他一張機票,他想立即飛,但最濕滯現在加拿大封了關(至1月21日),如果像之前用eTA(電子旅行證)旅客身份有半年逗留期,他們寧願先過來,再決定讀書還是求職。」
無論我去到哪方,心裏夢想不變樣,是新生,是醒覺,夢想永遠在世上,大神願意幫上一把,說:「我來了加拿大多年,看見香港這情況,好想幫香港人移民加拿大,這就是我的目的,其實個目的好膠,我看見很多香港人水深火熱。」早前渥太華政府公佈新措施,協助香港青年申請當地永久居留權,如此一來更多家庭打算一路順「楓」,「他們開頭沒想過移民,最多送子女過來讀書,因為他們很愛香港,但事實你想愛都冇得愛,當你有某一個立場,你冇得愛,你一定要走!」
自己移民自己搞,他教人DIY辦手續,「楓之谷為了負擔不起一、二百萬元移民顧問費的人移民加拿大而設,用最低廉而自己可以處理的方法,一家大細移民加拿大,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宗旨。當然我不反對你用移民顧問,如果你說:『我好懶㗎,我大把錢,賣咗層樓,有三五七百萬,冇所謂啦!』of course你可以找移民顧問,不用找我,問題是移民顧問不會幫你安家,移民顧問不會給你這麼多日常資訊,你畀錢就有PR(永久居留),佢做乜要理你咁多嘢?」
毛主席是否有心為人民服務,有機會要問米請教,Peter卻為人民白做,移民條例日新月異,他懸樑刺股苦讀更新,不收費用。記者看得負面,得知大神任職物業管理,還道與樓盤有關,因此鼓勵移加,原來他負責商場等商用物業,即使你我「楓」湧買樓,他也沒半分錢落袋。
好些KOL未有楓葉卡便急不及待大賣當地樓盤廣告,他不為之,「我一直不喜歡sell人買樓,因為你在加拿大絕對可以租屋住。你可以買樓,當然歡迎,但你真的適合住在一個地方嗎?加拿大不同香港,你今日同我講你鍾意多倫多,可能三五七個月後有一個工作機會在滿地可或溫哥華,可能你要賣樓,全家搬過去,如此一來你的使費很大。在加拿大賣樓,賣方負責買方和賣方的佣金,如果買賣雙方承諾佣金2.5%,賣方就要負責5%。」
論樓價,多倫多比溫哥華低約三成,「你不能說平得好嚴重;工作方面,多倫多比溫哥華有更多不同工種,多倫多的生活等於我們熟悉的香港,香港為何繁榮?因為多行業多工種,任何行業都搵到食,多倫多就有這個優勢,溫哥華工種比多倫多少一些。」他深入剖析:「多倫多有一個很繁盛的製造業,你要工業城市有工業城市;有金融中心,你又可以做回金融行業;做資訊科技IT行業又可以。要是你不喜歡這三個行業,『我要做藍領,想做水喉技工。』『我是工程師,想修橋補路。』全部都有工作機會,大把!」
為何離別了,卻願再相隨,90年代幾多移民為了生計,半途出「加」回港掘金。那時候手機不能篤芒,世易時移,大神為港人更新加國資訊,地球暖化下,論嚴寒多倫多今不如昔,傳說中的零下幾十度一年不過數天;只要肯做,香港移民定有飯碗,「數字不騙人,你去搵工網站indeed.ca,不要輸入工種,只輸入Toronto,你會看見過萬份工;輸入Vancouver,沒一萬也有八千份。」記者如法炮製,情況比Peter所說更好景,多倫多有三萬份工,溫哥華二萬,他說:「即是說不是沒有工作,是你不願意放下身段去做,或者你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去做。」
只要肯做,定能再起我新門牆,似那家鄉樣,「無論你去到加拿大也好,英國也好,澳洲也好,你不要以為去到一個新的國家沒前途,沒將來。不少人入了籍,得到護照便說:『嘩,香港冇事喇,OK喇!』又返回97年,個個執包袱返香港,搵多十年錢先講,有時我們香港人是不是過份現實?當然這個世界是圓的,沒有人介意你回去搵錢,但大家是不是返回90年代,說:『我去外國生活過,外國月光不是特別圓,我都係覺得大灣區好啲!』」
外國人着重生活,我們但求生存,眼下香港生存不到,便要逃難,「我覺得香港是個畸形社會,你一出門口就要花錢,你慣了花錢才可生活,而且華人社會很在乎別人目光,你不做到某個位,賺到某個銀碼,人家看不起你,但北美洲社會沒這回事,你很有錢,但你着牛記笠記出門口,人家不知道你有沒有錢,但他們不會歧視你,不會說:『死窮鬼!』」
打從移民潮變成回流潮,大批人徘徊楓葉與中華之間,「楓華」正茂20幾年,幾乎要改姓蔡,2017年Peter成立楓之谷,就是為他們鋪路返加,「香港人有這個奇怪想法(回流),國內人士不同,他們既然來了加拿大就一定拼搏,設法搵錢養活一家,他們會投身社會。你不能說國內人士來到就是消費,不努力不工作,只懂食福利,其實他們不是,很多中產、中低產或低中產,他們過來做密集式工作,由零開始搵錢搵到上頂。」
例如有福建人初到貴境摘菜劏雞,學會入貨門路,開設超市,成為集團,「國內人有這份智慧,不是想着國內的好,國內的美,而是在此扎根,這種心態與香港人有分別,香港人經常想着:『過來hea幾年,hea唔到就返去。』」香港也盛產太空人,據他所知國內移民卻沒多少登上神舟N號,「這裏搵錢同國內冇得比,國內十幾億人,搵錢當然多,但他們考慮完都寧願留下,起碼可以陪伴太太子女,我覺得香港人移民一定要有個扎根的想法,你去到一個新地方就要扎根,不要過來拿護照走人。」
如果「加拿大不可怕」、「扎根」不能感動閣下,「不要輸給內地人」份量夠嗎?他指出:「我為何想他們(香港移民)回來?我可以告訴你,這幾十年移民或回流加拿大的人,你看看排行榜,主力是中國大陸。如果你說Peter為何這樣做,是因為我好想更多香港人回流或移民加拿大,平衡一下,不要全部都是國內人士,也希望在加拿大將廣東話傳承下去。」
港人生怕楓葉國高稅率,沒想到隨之而來的高福利,單是退休福利便有三項,Canada Pension Plan(CPP)勞僱供款,65歲可以領取,每人銀碼不同,多至每月1,175.83加元;Old Age Security (OAS),18歲以上每年留加年數遞增,超過40年可領全數每月614.14加元;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GIS)每月最多917.29加元,上述都是2020年數字。
Peter表示:「雖然加拿大高稅率,但其實你分分鐘攞凸,會不會欠你?加拿大不會欠你,來加拿大生活的人要有這個想法,你在香港可能要搵更多的錢去買自己一個保障。」此外當地還有免費醫療、牛奶金,兩腳一伸又有一筆過2,500加元後事補貼,2019年1月數字,「加拿大好有趣,生養死葬政府都參與,照顧周到。」
大家既然決意連根拔起投奔別國,且嘗試欣賞人家制度,融入社會,非誠勿擾,「和你移民初心一樣,你要衝出舒適圈,你要接納、包容、認識別人文化,繼而融入生活。當你有主流的朋友及網絡,你的發展事半功倍,你看見加拿大銀行界的副總裁、行政主管很多都是香港人。」闖一番新世界,挺身發奮圖強,要將我根和苗,再種新土壤。就算受挫折也當平常,發揮抉擇力量,再起我新門牆,勝我舊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