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的士服務質素多年來為人詬病,司機態度惡劣、拒載、濫收車資、故意繞路等問題屢見不鮮。運輸及房屋局曾經計劃推出專營的士以改善服務質素,最終卻胎死腹中。有的士業界人士批評,專營的士司機計劃有助改善行業服務質素,政府擱置計劃只會延續司機「冇王管」的情況。
根據運輸署交通諮詢委員會交通投訴組的工作報告,的士服務一直屬於主要投訴項目,針對的士司機服務的投訴自2014年起連續五年均超過一萬宗,其中2019年的投訴佔整體交通工具投訴數字近四成,2017年更佔整體數字的47%。當中針對司機駕駛行為不當的投訴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1,170宗,大幅增至2019年的2,053宗。
面對眾多投訴,運輸及房屋局自2017年起提出引入優質的士服務,其後2019年5月向立法會提交《專營的士服務條例草案》,建議以試驗計劃推出600輛專營權模式運作的士,政府可訂立規管制度以確保服務質素。然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去年11月宣佈撤回條例,專營的士計劃拖延逾三年終胎死腹中。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主任杜燊棠指出,的士司機如能受專營合約規管,有助改善服務質素,惟政府最終擱置計劃,杜批評政府不作為,只會延續司機「冇王管」的情況,工會面對「黑的」問題亦只能夠作出呼籲,須透過乘客向運輸署投訴才能解決。
的士業議會主席熊永達則認為,的士司機作為自僱人士「賺到錢就會去做」,專營計劃沒有針對問題解決,「得嗰600架,影響得幾多?」他認為「黑的」出現源於服務供不應求,建議當局參考台灣推出包車制度,滿足市場需求後再作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