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 - 陳惜姿

何以為家 - 陳惜姿

踏入新一年,感覺矛盾,不知對來年抱有怎樣的期望。

近來常思考什麼是家。家的感覺由什麼構成?有人說家人在那裏家在那裏,但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下,只你一家幾口,那真是家嗎?踏出家門口,你希望治安好,生活過得安樂。若還要加上熟悉的環境、文化、語言,那家就只有這裏。

除夕倒數,開電視增點氣氛, ViuTV一直沒看,對一字排開的藝人感覺陌生。扭去TVB,看到維港無人機表演,更是錯愕。事後找新聞才知道,維港上空有一千隻航拍機,在夜空裏拼出香港最具特色的圖案如金紫荊、港珠澳橋、天壇大佛等。

那是我熟悉的維港,聖誕前到尖沙嘴海旁看燈飾,只想着達明的《今天應該很高興》,這是個人的維港意識。但電視裏「最美的夜」跨年倒數,由中央台、TVB、Bilibili等媒體合辦,香港被置入一個「大格局」裏。當維港上空出現「嗶哩嗶哩乾杯」,雖然是繁體字,而你不知那是什麼,你開始感到格格不入。

晚會在北京、武漢、香港和台北舉行,「香港會場」的一眾歌手,把TVB劇集主題曲組成一首《港意濃》。這份「港意」,非常陌生。

那個預先錄製的無人機表演,也看不到一絲真實感。反而十名市民除夕夜冒着寒風走上獅子山,用光管砌成FAITH字,以山下萬家燈火作背景,提醒大家對前景抱持信念。這一幕,比金錢權力堆砌的「港意」真實、動人一千萬倍。